第三十八章 刘表入荆州-《光熹帝国》
第(2/3)页
曹寅害怕了,深恐朝廷会挖出他假传檄文之事,将他治罪。坐立不安之际终于想到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句话,挂印弃官,立刻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
除他之外,还有很多郡守惧怕刘表的威名,选择解绶印而离去。刘表趁此向各郡分派心腹之人。自此,荆襄诸郡皆归刘表名下,江南初平,刘表练兵襄阳,以观天下之变。
**************
过完新年,便是上元节。长安的上元节在热闹程度上比起洛阳来也毫不逊色。
尤其是今年,在经历过李傕郭汜之乱后,饱受战争之苦的长安百姓通过上元节的狂欢,将九死一生的压力通通都释放了出来。
刘辩已经下诏免去了长安百姓三年的赋税和五年的劳役,入冬以来长安更是下了几场瑞雪,昭示着来年将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刘辩已经下诏长安官员除留下个别当值人员外,全部沐休一天。好好的轻松一下。而憧憬着美好未来的长安百姓更是在上元节之夜纷纷走上了街头,或扶老携幼阖家共庆,或三五知己把臂同游,有那青年男女更是趁此时节眉目传情、芳心暗许,成就了将来多少美好姻缘。
有些商贩看准了时机,组起了夜市大声叫卖。更有手艺人施展了绝活,皮影、杂耍、戏法无一不有。整个长安,热闹非凡。
上元节赏花灯早在东汉明帝时期就开始了,源起于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由崇信佛教的明帝下诏在全国推广,逐渐深入民间。
只是此时的花灯种类还比较单一,样式朴素,不过有了刘辩这种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就不愁上元节的灯会品种单一。除此,刘辩还将灯谜、吃元宵等习俗提前出现在了汉代,使得上元节更加的多姿多彩,吸引人流连忘返。
入夜,刘辩带着唐姬站在了皇宫的最高处,俯瞰着长安城里川流不息的人潮,数不清的花灯铺就的一片红色海洋。
刘辩将唐姬搂在怀中,两个人默默无言,彼此的心却紧贴在一起,似乎在相互述说着彼此的思念。
热热闹闹的上元节过后,刘辩开始办起正事来。第一要紧的,便是敲定了和羌族谈判的人员。
谈判地点定在了羌地白龙江,而负责谈判的人员,刘辩却选择了他自己。
听到此事,钟繇、曹操等大臣顿时急了。刘辩这个决定不就是羊入虎口吗?如果羌人起了歹意,你大哥再有个三长两短的,那叫我们这些老少爷们儿该怎么办。你当自己是没事找抽,喜欢到敌军手里做人质的雅典娜,哥几个可不是怎么都打不死的五小强,经不起你这么折腾。
急的满头大汗的钟繇、曹操等人联袂来到了未央宫,一起向刘辩谏言阻止他的决定。
钟繇向刘辩表示天子身系万民,不该轻易犯险,像这种通使他国的事情交由得力人员去办就可以啦。
而刘备更是毛遂自荐的说自己出使过马腾韩遂的军营,有着丰富的涉外谈判经验,此次与羌族谈判由他即可胜任,绝对不会有辱使命。陛下您就哪凉快哪歇着去吧。
钟繇等大臣搬出一大堆理由,连番苦劝下刘辩却不为所动,反而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汉羌两族相互仇视已久,彼此间互不信任。此次谈判正是化解彼此仇恨的好时机。朕亲去羌地,必然能示信于羌人,使谈判水到渠成。”
最后连迷当都看不过去了,虽然刘辩的做法令他异常感动,可也却有些过了。便向刘辩表示,陛下亲去他也无意间,可谈判地点也无需非设在羌地,在汉羌两族边界亦可。
刘辩却对他说:“汉羌两族乃兄弟,朕去羌地乃去兄弟之家,有何不妥?”
迷当感动的一塌糊涂,当即表示自己愿粉身碎骨保护天子周全。
诸臣苦劝无用,只得任刘辩前去。但是刘辩也不是莽撞之人,不可能只身前往,而是选择了赵云带着上军营骑兵再加上胡车儿领着一干宫廷侍卫保护着他一同前去羌地。
之所以选择赵云除了看重他的武力值外,比起关羽张飞,他二人在演义里都有将刘备妻儿保护不周落入敌手的劣迹,赵云可是七进七出护着阿斗回到刘备的身边。光是这份责任心刘辩就非常看重。
至于胡车儿原本就是羌族人,对自己忠心不二,由他在身边护卫,即可以保证安全,又可向羌人示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