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苏亦说,“据我所知,这里面的学者还挺多的,比如,之前王先生提到的董康,他就曾经到欧洲以及日本抄写过不少的敦煌卷子。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傅芸子、刘半农、胡适、郑振铎、浦江、张素痴、王重民、向达、姜亮夫、王庆菽诸位先生。” 结果,他刚说完,台下就传来一阵热烈的议论声。 “妈呀,怎么那么多人啊。” “对啊,那么多人,刚才大家怎么都没能猜出来一个呢。” “真没有想到连胡适先生也在其中。” “对啊,确实没有想到,不过除了刘半农以及向达两位先生之外,其他的,我一人都不认识。” “这两位是咱们北大的教授,其他的诸位先生并非出自于咱们北大,不知道的也正常。” “别扯,郑振铎部长,你们会不知道?” “好吧,我忘了还有郑部长了。” “其他的几位先生,我确实不知道了。” “我说你们就不疑惑,小师兄怎么就知道那么多吗?” “废话,这有什么好疑惑的,你们要是都知道了,不早就读研了?还需要跟我们坐在这里。” “读研怎么了,小师兄不也跟我们在一起上课吗?” 歪楼了。 但不管如何,众人对于苏亦的崇拜已经更上一个台阶。 实际上,不仅台下的学生惊讶,就连台上的王永兴也惊讶不已。 他还真没有想到苏亦会对这段历史也了解得如此清楚。 要是没有怎么做过研究,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所以他望向苏亦,笑道,“研究过敦煌学?” 苏亦也不隐瞒,“具体的经卷写本没有研究,但我对敦煌学术史比较感兴趣,因为,导师宿白先生在敦煌考古方面也做了不少的研究,而且,我师兄马世昌又在敦煌工作多年,难免会好奇。” 王永兴恍然,然后望向苏亦突然说道,“要不苏亦同学,接下来这节课,你来跟同学们说说一下,这些前辈在国外搜集敦煌文献的经历如何?” 苏亦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王永兴先生如此特立独行,竟然当众就让他上台讲课,一时之间,苏亦有些犹豫。 “王先生,合适吗?” 王永兴反问,“有什么不合适?” 说着,望向台下的学生,“同学们,想不想听,你们小师兄给你们上这节课?” “想!” 台下学生轰然响应。 王永兴望向苏亦,笑,“现在听到同学们的心声了吧?” 都这样了,苏亦还能怎么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