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付有财的困境-《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2/3)页

      “这个明面上是没谁来确定,只是下面人后来就是按照这样执行的。胡巡案与朱指挥佥事也就默许了这个标准。”

      这个回答跟高翰文的预期差不多。没有论证,没有实证,主要是下面靠习惯,上面靠拍脑袋。

      可惜这次胡应嘉把自己脑袋给拍碎了。

      “那你是怎么抓进来的呢?你家里有三件假玉,这么私密的事情,你不说,衙门怎么可能知道”

    
  高翰文又转过来问付有财。

      “还不是族里不睦,付家三房那家子之前想借祠堂木料。那个狗日的,哪里是借,完全就是想占祠堂的便宜。草民没同意。这次借村里有巡检司的人下来问询,就被那吃里扒外的混账给举报了。”

      “他以为举报了我,就能去占祠堂了,可惜打错了算盘。草民族人已经举报了那狗日的曾经就去造假玉的作坊做过工。那犯人也在这牢里。谁也别想落个好。”

      这个故事跟牢房之前总结的差不多,高翰文就没有继续追问了。反而转而问其他的。

      “你们是淳安县的吧?你的地转桑田没有?”

      “回大人,我们的地一大半都转了桑田,就祠堂族地以及个人家里有两分田当做稻田。”

      “这个样,那族地也是你这个族长一家耕种还是怎么耕种呢?”高翰文突然听到族地,来了兴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