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雨夜所想-《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2/3)页
就是这一些简陋不堪的火把柱子,在风雨交加的黑夜,亮光隐隐约约整齐的排了一排,提醒着所有忐忑不安的人们自己是处在营寨之中,不必惊慌。
雨声让人心烦意乱,李孟羲定定的看着帐外,由雨他想到了很多。
李孟羲感受到了雨水破坏力的强大,后勤薄弱,这一场滂沱大雨,不知有多少人的被子被淋湿了,辎重队的粮食会受潮,木头引火的干柴也会受潮,可以预料到的是,雨水停了之后,得有好长时间升火做饭都是问题了。
古代没有打火机之类的便利点火工具,在汉代,用的是火石和一种被称为艾绒的一种易燃植物来进行引火工作的,然而火石引火的效率并不高,要供应万人大军升火做饭所需,需要保存着火种,做饭的时候直接用火种引火更高效。
义军的火种是保存在陶土火盆中的木炭,需要时时添柴以保证火种不灭,大雨突来,不知负责保管火种的士兵有没有把火盆给挪到雨淋不到地方。
要是火种没了,生火将极为麻烦。
想到此处,李孟羲不由想到,有没有好用的保存火种的方法呢。
方法有,比如说火柴这个在后世耳熟能详的玩意儿,但火柴如何造的,李孟羲一点相关细节都不知道,只知道火柴里有红磷。
并且李孟羲还知道,磷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人类掌握大量生产红磷的技术的时候,已经是工业革命之后了。
所以,火柴很好用,而且放在汉代是神器,但是,李孟羲自付没有任何生产火柴的可能。
除了火柴,思前想后,想到了其他的一些很简单的原始方法,比如把放柴的板车,做成厢车的形状,这样纵然有雨,柴草也不至于雨被淋湿。
不仅柴草,火盆也可以放在厢车里。
而且,李孟羲想到了一个很有用的方法,硫磺,硫磺极易燃,把硫磺涂在干木棒上,引火的时候,用打火石稍微打出有一个小火星,轰的一下木棒就着了,快捷方便。
在春秋时方士们就有利用硫磺炼丹,如今是汉代,硫磺不会太难找。
硫磺加干木,等于打火石打一下一个小火星就能烧起来的大号火柴,虽不如真正的火柴好用,但完全足够用了。
除此以外,雨水倒灌进帐篷里也是麻烦,水进了帐篷,地上就没法睡觉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