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黄巾阻路-《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2/3)页
三天的工时赏一斤粮,即如果编一一个大篓子,要耗时六天,那从民夫手里收大篓子,一个篓子定价应该是两斤粮。
如果编一个大篓子平均耗时是九天,那平均收购价就应该是三斤粮。
三天能多吃上一顿饱饭,这个量恰恰好,耗粮很少的同时,又很让人有盼头。
有空就可以让刘备把一车多麻分出去了,李孟羲抬头看了看天色,等晚上再谈。
携行具框架,还有袋子,都不成大问题,而编篓的老人此时也终于把篓子做好了,李孟羲来木匠营的车队,老人正好把篓子拿给李孟羲看。
篓子虽说只是用树枝编的,但看的出来,老人编的极用心,篓子外边光滑,树枝的节都在里边支愣着,在外边看不到一个节。
篓子很大,差不多跟李孟羲一样高,形状也是李孟羲说的方形的篓子,这么大的篓子,肯定能放得下两双被子。
李孟羲抱着篓子险些有些抱不动,太沉了。
“这……得有多少斤重?”李孟羲诧异。
“足足十三斤重。”驼背老人背着手,看着李孟羲乐呵呵的说着,“老儿我编的这篓子,少说能用个七八年。”
老人对自己的编篓手艺极为满意。
可李孟羲都愣了,编篓是为了做携行具来着,越轻越好,编的能用七八年,编的这么密,这么结实干嘛?
看老人好不容易编好了这么漂亮的一个篓子,李孟羲不好打击老人的积极性,只好好好的夸了老人一番。
只夸的老人眉开眼笑,张着没牙的嘴巴直乐呵。
末了,李孟羲很自然的转过话题,问老人家还是这么大的篓子,能不能五斤,甚至四斤就给编出来?
李孟羲故意用了激将法,“我可知道,篓编的密编的结实是一种本事,编的轻如麦秸,可是更高的本事。不知老人家,重篓编得,轻篓是否编得?”
都说老人会跟小孩子一样,有着和小孩子一样的心性,争强好胜,老人家被李孟羲这么一激,反而被勾起了斗志,“甭说五斤了,四斤老儿我也编的出来!”
“还是这么大?”李孟羲问。
“还是这么大!”老人回答。
“还算结实?”李孟羲又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