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一日十得-《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2/3)页
不等他把柴堆架起来,木头上的火灭了。
木头没有了明火,就只会缓缓燃烧。
无奈之下,李孟羲只得把木头丢进柴堆里,然后不停吹火。
亲自升了一次火,李孟羲才知道,原来升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他吹火,烟很大,黑烟呛的他咳嗽连连。
砖头帮忙,一样被呛到了。
兄弟两人废了好大劲,李孟羲吹火吹的都快缺氧了,才成功把火升起来了。
这让李孟羲认识到,在东汉末年,他自己连火都不会升,生存能力接近于零。
同时李孟羲还联想到如何弄出更方便的火种呢,发明火柴不用想了,不可能,化学不好。
煤球呢?或许行。
煤的热值很大,三颗煤球就可以烧一天。
大军行军之时拉上一车煤球,就等于拉了十几车干木头,很节省运力。
而且嘛,煤球不怕受潮,用煤球保存火种也方便,只用每天换一次煤球就行了。
不像用木头,得安排个人隔一会儿就得添柴。
可是,汉朝人有用煤炭吗?汉朝的煤矿在哪?李孟羲一无所知。
明火有了,火焰引燃了干树叶和干草,火苗一窜老高。
用洗好的细树枝把鱼穿起来,然后就在火苗上烤着。
橘红色的火苗舔鱼身的油脂,发出滋滋的声音。
很快,鱼被烤的金黄,一股鱼肉的焦香飘了出来。
砖头眼巴巴看着烤鱼,他咬着指头,都快要流口水了。
“二哥,俺能吃了不?”
“等关将军来,咱一块吃。”李孟羲一边翻着烤鱼,一边目光向营寨东侧望去。
关羽迟迟未来。
工具还是有限,烤鱼的木棍烤着烤着就要烧着了,这让李孟羲很不爽,他想要铁的烤签,而且烤签一段得有木护手防烫。
他不是单纯的为了吃。义军的烹饪方式太简单了,翻来覆去,只有煮一种烹饪方法。
若是哪天发了肉,还是煮。
说“八百里分麾下炙”,炙,说的是烤牛肉。
可见古代军旅之中,炙烤也是重要的烹饪方式。
既然烧烤很普遍,那么用好用的烧烤工具,就属于后勤保障的内容。
人均一根烧烤签而已,用不了太多资源。
想法敲定,李孟羲决定时机成熟,弄些铁签出来,如果条件允许,一个小烧烤架也是可以的。
烤鱼只能烤到鱼外面的一层,鱼腹中是烤不到的,只能是把外边烤好的吃完,再继续烤里边未烤到的。
最低级的炙烤方式,总有不足。
还是得烧烤架,火力均匀,效率高,温度也高,即不会把鱼烤糊,而且温度能把鱼腹中的肉也给烤熟了。
李孟羲目光频频东望,关羽再不来,鱼就要烤糊了个鬼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