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欲征长社-《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3/3)页

    “不管其他,直赴长社,最少也要途径十余郡,三十余县,数百上千里之遥。”

    李孟羲点了点头,“今黄巾军势如何,所言为时过早。我料官军与黄巾最终之战,必在中原腹地,长社附近。”

    “孟羲竟如此笃定?”刘备大奇。

    “无他。”李孟羲轻轻一笑,“中原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原富饶,天下膏腴之地尽在中原。中原土地多,人口必然多,黄巾自然会也多。”

    “黄巾主力肆虐之地,如何不是官军与之决战之地?”

    李孟羲的一番说辞,有一定的道理。

    刘备和关羽陷入了沉思。

    “我军可直扑长社而去,一路直去,沿途必多有征战,不愁无仗可打。”李孟羲建言。

    其实李孟羲说最终之战会在长社,刘备和关羽是不怎么信的。但是说决战之地在中原腹地,刘备和关羽都坚信不疑。

    涿郡位于幽州境内,而幽州位于北方,离中原略远。

    所以,李孟羲建议早早杀向中原,这一提议在刘备关羽二人深思之后,深以为是。

    刘备义军的行军方略,就此被定下。

    刘备决议不日拔营,直杀长社。

    穿越者未卜先知的视角,是巨大的财富。

    李孟羲虽然不知东汉末年黄巾军各部的行军路线,但是他记得最终决战的战场在哪。

    既然最终一战是在长社,那么由果推因,必然是先有大量黄巾军兵力在以长社为中心的区域活动,所以决战才会在长社发生。

    因此,直扑长社而去,能遭遇大量黄巾。

    战斗会很多,也会更危险,然而危险与机遇是并存的。

    如果能赶在官军之前,刘备能阵斩张角,那无疑,黄巾之战后,刘备从默默无闻,可一举成名,从汉末众多豪杰之中脱颖而出。

    这份政治资源,必须抢到手。

    “我军骑兵太少,不利于速战速决,玄德公可立刻着手准备收集马匹,多建骑军。

    今只有三十余骑,不堪大用,若有五百骑,可胜步兵五千之众。”

    刘备深以为然。

    大兴山一战,黄巾中有不少骑兵,可最后黄巾军溃散,骑兵逃的飞快,最后一个不剩,战后清点战获,马匹只有四五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