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鞋底甩脸-《督公家的小仵作又要和离啦》


    第(2/3)页

    不认字的,也有人群中识字的人大声念出来衙役所做标记。

    并非所有衙役都能写字,所以他们在地图上并非写字,而是做标记。

    只需让衙役记住山坳、石头、树、草丛、草棚、木屋等山上必有物件的阿拉伯数字代号就行,是否藏过人,又有别的标记。

    识字的人,只需要左右对比,就能对照代号指代的时间、地点、等情况描述出来。

    百姓们看不懂这些,但他们信在场这么多读书人念出来的证据。

    “这册子是每天都要运回来装订的,页数是装订的时候就写上去的,无法打散,所以不存在你方才交代藏匿地点,我们立刻在后面现做一个的可能性。”陈鸢成竹在胸,冷冷的看着董三宝。

    “所以,五日前,你根本不在溪原村,你在义庄。”

    董三宝开始装糊涂,“哦,我记错了,    我这几天吓懵了,脑子嗡嗡的,其实五日前,我的确应该已经跑出了溪原村的地盘,我藏在别的山上。”

    谷钳

    不过现在他再说这话,围观的百姓就不是那么信任他了。

    审案犯,不是一开始就把证据罗列出来就能赢的,尤其古代百姓不懂律法,只要他们觉得证据是县衙假造,那这些摆出来的证据就没用了。

    所以和案犯打嘴仗是必然的程序,目的就是让冤者陈诉冤情、让案犯露馅,这个过程是需要百姓见证,也需要他们认同的。

    不管受害人还是加害人,在公堂上一旦说了谎,就会失去百姓的信任,不管是谁,在公堂上撒谎都是最愚蠢的行为。

    看到这里,管知县就知道董三宝为他自己造的优势已经一去不回,话语权再次回到了县衙。

    在拿出证据证明董三宝杀人之前,先证明他方才撒谎也是十分必要的了。

    管大人忍着得意道,“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传人证,溪原村老太姜巧。”

    这时候,姜老太被衙役搀扶着,上了公堂。

    姜老太平日里蛮不讲理,上了公堂却谨小慎微不敢胡来,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上叩了头,“老妇姜巧,见过青天大老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