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换谁不傻眼啊? 打脸事小,被“欺骗”的感情才是大头。 关键是,着眼全局,贺明哲发现换做是他,貌似也会选择拥护嘉谷合作社。 大部分时间选择旁观的张司长看着贺明哲半黑的脸色,叹了口气,对齐政道:“齐董,不好意思,小贺还是年轻人,急躁了些……您多担待。” 说到后面,有些说不下去了。自从研究了嘉谷的档案,他一直没有将齐政当作是年轻人,但是,面对面的说话,齐政怎么看怎么年轻……让他的内心也略感怪异。 “我也经常下到一线考察,多看看多听听,总能找到不足的。”齐政不动声色的将话题岔开了,他是真心不将贺明哲的小心机放在眼里。 张司长理解的一笑,同时略带同情地瞥了贺明哲一眼。 任尔再有背景,有些信息不到一定的层级就无法提前领悟,这不,踢板了吧? 嘉谷系合作社在推进过程中,会不会忽视部分农民的意愿?会不会有农民对此不满? 他可以肯定地说,有! 但那又怎样?嘉谷没有刻意掩饰,国家也没有刻意调查。 变革路上,又怎么可能面面俱到? 而且,国家之所以默认嘉谷系合作社突破规模边界,你以为是因为嘉谷有钱有人有技术? 不,其实是因为嘉谷系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模式! 如果是一般的种粮大户,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农民自身能得到的就是一点租金,土地所有产出几乎都归种粮大户所有。 应该说,这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所以也是被鼓励的。 但这种鼓励是有边界的——“适度”二字还记得吗? 回到嘉谷系合作社,虽然都挂着“嘉谷”的名头,本质却是不折不扣的集体经济。 国家的深度调查显示,在整个嘉谷系合作社经营的财务上,把农民提供土地、嘉谷提供农资及技术和合作社提供组织生产算在一块,按三个主体分配。大概来说,净值里面,提供土地的农民能分70%,嘉谷分20%,合作社分10%。 看懂了吗? 嘉谷系合作社不仅仅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变成了农民的社会保障资源——不管农户在别的地方是挣钱还是亏本儿,这合作社里的分红都是农户稳定的收入。这对于农村稳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了。 说穿了好像也就那么一回事,但如果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就知道其几乎不可复制的原因了——首先你要保证合作社70%的分成不能低于农民自个种植所得,否则,就算你按着头也不见得有这么多农民答应合作;其次,你要将获得支配权的农产品,产生足够的附加值,起码要能养活你的公司,形成良性循环;再然后……好吧,不用然后了,就上述两环,已经足够所有人挠头了。 国家都不敢保证,让嘉谷重来一次,还能不能复制同样的模式。天时、地利,还有爆棚的运气……缺了其中任意一环,嘉谷可能就不是嘉谷了。 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农民的选择了。 因为,这同时也是时代的选择,是国家的选择。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