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皇帝的晚宴(上)-《光熹帝国》
第(2/3)页
前世的记忆里,刘辩对原本历史上的卫兹了解的并不多。前世关于他的历史资料很少,知道他和糜竺一样都善于政治投机的人,并且都是非常的有眼光,看人特别准。初见曹操的时候就看出“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倾巨资助曹操起事,曹操正是得到他的资助才拉起了一支队伍,草创根基。
卫兹算是对曹操有大恩的人,然而他没有等到曹操的报恩收回投资的回报,就在跟随曹操讨伐董卓的时候,于荥阳大战中身亡。
和功成名就的糜竺相比,卫兹运气实在是太差了一点。然而她并不是唯一一个帮助过曹操成功,自己却得不到好下场的人。
济北相鲍信将曹操迎入兖州,让他有了争雄天下的资本,结果自己却死在平灭青州黄巾起义的战斗中。许攸帮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结果还是落得个身首异处。
和那些帮助过刘备打江山,最后都飞黄腾达的人相比,帮助过曹操的卫兹等人的死确实是一个奇怪的历史巧合。然而曹操并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这些人的死除了许攸有点咎由自取外,其他人都是死于战争的必然。况且,卫兹和鲍信死后,他们的后人都受到了曹操的照顾,并得到重用。
探究其中的原因,这些事情很难让人解释。或许和两个人的性格有关,抑或刘备和曹操二人的创业之路不同。再或许,曹操命犯天煞孤星,注定孤老一生?
刘辩心里虽然对此很费解,不过也不想再深究。董卓一系早就被他整的飞灰湮灭。曹操刘备二人也被他绑在同一条船上。历史的轨迹正向一种不一样的结局发展,卫兹应该也不会如原本历史上那样短命。
不过也正是因为历史轨道的改变,糜竺卫兹等人也失去了政治投资的对象,所以他们才会趁着刘辩召开招商大会之机,把目标转移到了实力逐渐上升的中央朝廷这面来。
只是刘辩身为大汉天子,富甲天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糜竺卫兹二人不能像对刘备曹操那样雪中送炭,只能是锦上添花。虽说他们这些人既然家资丰厚,可皇帝一比还是九牛一毛。所以除了对刘辩奉承拍马,拉关系外,他二人也想不到其他方法得到刘辩的青睐。
不过刘辩想要的并不是糜竺卫兹这一两个豪商的支持,而是想借这次招商大会的契机,向天下人释放出一个对商人亲善的信号。糜竺卫兹露骨的阿谀虽然让刘辩有些腻味,不过脸上还是表现出受用的样子,说道:“卿与孟德交好,朕亦有耳闻,更闻你仗义疏财,见识不凡,也是一方豪杰人物。”
受到了皇帝的夸赞,卫兹的脸上乐开了花,不过嘴里还是谦逊的的说道:“陛下过赞,草民只不过是一介商贾,身份微末,得见天颜便已是三生有幸,岂敢称作英雄?”
刘辩正色的说道:“英雄不怕出身低,商人亦是大汉子民,有何不可称赞!”
卫兹再次感动的俯身一拜,双目通红,哽咽的说道:“陛下仁厚,不以我等操贱业而鄙视,草民感激涕零,谨代表天下诸商贾叩谢陛下仁德!”
又是一个代表大家的,还夸张的代表了全天下。
卫兹的锋芒盖过了糜竺,让他心里一阵气闷,可也同样不好与卫兹争执什么。而其他人屡次被代表,各个却不干了。纷纷站起来七嘴八舌的对刘辩歌功颂德起来。大殿上一时陷入了一阵乱哄哄的气氛中。
刘辩有些哭笑不得,正待要令众人安静,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响了起来:“陛下,我大汉自高祖以来尊士人,修德业,重农桑而轻货殖,士农工商等级分明。陛下此时混为一谈,置祖宗法度于何地?”
年轻人的话异常刺耳,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瞅向了这个破坏和谐气氛的年轻人。糜竺惊讶的发现,那人竟然是卫觊。
之所以这么说,卫觊是有目的的。河东卫氏毕竟是士族出身,底蕴丰厚,看问题要比只注重表面利益的糜竺卫兹更透彻。从接触刘辩下来以后,他所表现得一言一行上,卫觊已经隐约感到当今的这位少年天子恐怕并不仅仅是想和他们做一两场生意那么简单,也许所图的将是改变大汉帝国一直以来的重农抑商,以士族为主导的政策。
如果真的这样,河东卫氏作为世家大族的一份子,卫觊不得不对此深思熟虑,谨慎行事。
作为一个老牌的士族,河东卫氏已经没有了卫青时代的风光。要想重塑辉煌,就必须求新求变。他和族弟卫仲道都是族中年轻一代里被寄予厚望的佼佼者,只可惜卫仲道英年早逝,所以振兴家族的重任只能落在他的肩膀上。
此次来长安,河东卫氏就是打着和糜竺卫兹一样的主意,希望能藉机和刘辩拉上关系,以此来重振家族的繁荣。
然而卫觊从刘辩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来看,当今的这位少年天子所图非小,虽然只是看出一点点端倪,并没有窥视到刘辩整个的大计划,然而光从刘辩刻意抬高商人地位这一点上来看,就会对以士大夫为主导的汉代社会造成不小的冲击。同样作为士族集团中的一员,河东卫氏在未来的社会变革中将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卫觊不得不谨慎斟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