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李儒谋洛阳-《光熹帝国》
第(3/3)页
想到这,李儒向董卓使了一个眼色,董卓会意,便拍手叫人抬上来两个箱子,里面装满了各种的金银珠宝。
董卓说道:“既然忠贤、云磊如此说,本将军也不再勉强,此事还需两位多考虑一下。这里的两箱珠宝,是本将军的一点小意思,还请两位权且收下。”
见董卓送了这么一大笔钱给他们,魏翊蒋奇顿时露出了贪婪的目光。魏翊装出一付受之有愧的样子说道:“董将军,这、这怎么好意思啊。”
李儒笑道:“我等来京,两位多有帮忙,理应如此。请二位不要辜负我家主公的一片心意。”
董卓李儒两人一再相劝,魏翊蒋奇才装出勉为其难的样子收下财宝。心里有事,二人也不愿多呆,便告辞离开。
董卓与李儒亲自相送两人,魏翊蒋奇受宠若惊。四人一边聊一边走到庭院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马鸣,仿佛如龙吟般震撼。
魏翊蒋奇均是愣住停下脚步,蒋奇军旅出身,自然听出此马不是一般凡物,便向董卓提出要开开眼界。
董卓也不推辞,命人将刚刚嘶鸣的马牵了过来。
不一会儿马夫牵来了一匹骏马,通身如火一般赤红,四条腿健硕修长,额头一撮白毛贯鼻,双眸流梭生彩,烁烁放光。魏翊蒋奇一时间看呆了,如此雄俊的神骏还真是天下少见。
董卓颇为得意的笑着卖弄道:“此马名为赤兔,是纯种的大宛宝马,我在一个西域商贾手上花重金购得,忠贤、云磊看看如何?”
看着董卓一付得意洋洋的样子,魏翊就眼红的气不打一处来。围着赤兔马转了好几圈,嘴里啧啧有声的夸奖着,本待要离开的他们就是赖在原地不走,露出的贪婪目光摆明就是想让董卓将赤兔马送给他们。
董卓把赤兔马视为心肝,怎么会轻易送人,正要待要出言送客,却看到李儒拼命的向自己使眼色,暗示他将赤兔马送给魏翊。
董卓无奈,只好忍住心中怒气,权衡再三后装出一付开心的笑脸说道:“忠贤若是喜欢此马,我将其送与魏尚方如何?”
董卓说完本还抱着魏翊会谦让推辞的想法,这样自己还能顺水推舟留下赤兔马。谁知魏翊一见他松了口,立刻摆出一付感动的样子,躬身答谢道:“董将军对翊的厚爱,翊今生今世都报答不了。”
董卓一听魏翊如此说顿时气得七窍生烟,可话已出口已经收不回来了,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魏翊一付开心的样子将赤兔马牵走。
送走魏翊蒋奇,董卓回到正堂后便怒气冲冲的对李儒说道:“刚才你为什么要让我把赤兔马送给魏翊这个小人!”
李儒劝道:“主公欲取天下,何必要在乎一匹马呢?若天下在手,则万千良驹任选;若失天下,苦守一匹赤兔马又如何!等主公大权在握,恐怕魏翊这种小人还要主动把赤兔马归还主公。”
董卓听李儒劝说才稍稍气平,说道:“既然文优如此说,就且让这个魏翊帮我养两天马。”
想到李儒刚才所说,董卓又问道:“文优刚才说我大军这两日即到是何意思?李傕郭汜等人尚在千里之外,若到时他们不来,魏翊蒋奇岂不是发现我等说谎?”
李儒笑说:“儒早有定计,使京城群雄不敢妄动,乖乖的等着将军的大军到来。”
董卓眼睛一亮,急问道:“何计?”
李儒附在董卓耳边耳语一番,董卓听后哈哈大笑,说道:“若依文优此计,则洛阳垂手可得!”
*****************
濯龙园里,刘辩笑嘻嘻的看着魏翊牵来的赤兔马,嘴里赞叹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赤兔马啊,果然名不虚传!忠贤你倒是好本事,董卓将此马视为眼珠,竟硬生生的让你挖了过来!”
魏翊谦虚道:“董卓骄横跋扈,臣只是杀杀他的威风,让他吃个闷亏!”
刘辩哈哈大笑起来,伸手去摸赤兔马。谁知赤兔马根本不屈于常人,一声响鼻,马头一抖,竟吓得刘辩缩回手去,不由得脸上尴尬起来。
魏翊见刘辩脸色尴尬,急忙出言解围道:“此马性情刚烈,绝非凡品,想那董卓也不一定能驾驭的了。”
蒋奇也在一旁附言道:“此马乃天下神骏,只有绝世悍将才能相配,连卑职都不敢妄想。”
听魏翊蒋奇如此说,刘辩才面色稍霁,不由得想起了那位与赤兔马相配的绝世猛将,恐怕他现在正与并州刺史丁原飞驰于来京的路上。不知道到时见到他,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魏翊又将董卓李儒所说大军即将入京之事说与刘辩听,并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自从陛下让我关注董卓之后,微臣便在河东地区广布眼线。虽然此时尚无情报传来,不过根据前几天的情报,董卓的大军尚在陕县附近,此时最快也仅是渑池、新安附近,不可能近两日就会进京,想来必是董卓虚张声势,出言哄骗我等。”
刘辩点点头,说:“董卓确实是在虚张声势,不过也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其必有后手,不然几日后大军未到,谎话岂不不攻自破,到时群雄醒悟,岂不群起而攻之。”
魏翊蒋奇听刘辩如此说均一愣,齐问道:“陛下可知董卓有何诡计?”
刘辩神秘的一笑。
他多年来一直等待的那一刻终于要到来了,历史上董卓为了能在洛阳快速站在脚跟,采用瞒天过海的计策,夜间派士兵出城,白日再锦旗招展的入城,造成不断在增兵的假象,使洛阳各方都不敢妄动,最终掌控了朝政大权。
刘辩就是要利用他的这条计策将计就计,趁机发动奇袭。对此他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每一步都经过缜密的计算,不过要想取得完全的成功,刘辩知道还需一个人的帮助。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