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撸炮很重要-《最强捉鬼炼妖系统》
第(2/3)页
子弹都不怕的化境强者,火药威力一般的炸膛,根本没有多大用处。
几十年前,这样的简单火铳,对付清军这样的北方蛮夷,绰绰有余。
可明朝在一帮顽固守旧,真以为半部论语能治天下的文人,不思进取,反而百般阻挠新事物,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以至于火器发展步履维艰,海军更是在“海禁”政策中,停滞不前,而欧洲无论是航海,还是火器,都在迅猛发展。
周陆从朱由检依稀的记忆中,回忆起一些可笑的事。
早在四五十年前,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已经把舰船开到了华夏东南沿海。
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荷兰人在华夏东南沿海与葡萄牙人发生军事冲突,使用了前装滑膛加农炮,明人称为“西洋大炮”。
直到这个时候,明朝官员才注意到,欧洲制造的大炮,威力、射程和精度,远高于国内各式旧有火炮。
荷兰人毛发多是偏红色,因此称他们为“红毛夷”,于是叫这种欧洲先进火炮为“红夷大炮”。
但是,朝堂上的大部分顽固派官员和皇帝,对火炮技术很无知,没有引起重视,结果购买研究红夷大炮的事,居然放下了。
而二十年后,面临清军崛起,边境战事压力很大,于是从澳门的葡萄牙人手里购买了红夷炮,历尽艰苦把这批火炮从澳门拉到京城,可是明廷内部争议再起,守旧大臣提出“洋铳若能护国,吾辈成何”。
意思是说,天朝上国的面子问题,更重要。
就这样,大力引进发扬红夷大炮的事,又一次次受到文臣们的阻挠。
直到崇祯年间,才发现红夷大炮在军事上的巨大功效,尤其是攻城或守城的时候,然后开始聘请国外人才,大批量仿制。
而这等于是,浪费了四十年的漫长岁月。
而这段时间,也是清军迅猛发展,攻城略地,而明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只能困守山海关,无力北伐反击。
如果早四十年引进发展红夷大炮,进而引进欧洲军队已装备起来的“线膛枪”,想必清军永远无法打到山海关,北方早已统一,清军很可能已被明军打回石器时代。
从这段历史看,顽固守旧的文臣,多么无知,是多么可怕。
而更可怕的是,他们掌握大权,控制了朝堂,而皇帝从小也受这方面教育,耳濡目染,深居皇宫,缺乏远见。
后世穿越来一名小学僧,可能都比这样的皇帝强,懂得尽全力发展枪炮等火器,没玩过吃鸡什么的,总看过抗日神剧吧。
而哥这种高中毕业的,当然就更牛逼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