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个人的出身、资质、际遇、性情以及社会高度,这一切一切,都在造就着一片又一片的树叶、一层又一层的迷雾,遮挡着其视野,使其视线,要么短浅,要么狭隘,要么偏转和扭曲,然后,无法看清自己,无法看清世界。” “这迷雾,我将之称为‘尘心’。” “尘心,即人在尘世,受种种沾染,种种迫压,种种阻碍,然后所思所想之心。” 说到这里,意识演绎到这里,方天忽然地,如醍醐灌顶。 然后“我道六境”中的话,又一次在意识中流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身有漏,识有染,为尘世之身心。” “造化之下,缺憾得弥补,此是初阳雪消境,谓身之漏、识之染为雪,阳出得以雪消。” 身有漏方天明白。 但是何谓识有染? 此前,方天依稀明白,但也只是明白个“依稀”,模糊有思,并不明晰,更不彻底。 而这时,如同天光涌来,将一切照得彻亮。 人之一生,有三苦。 身苦。此身体,会衰弱,会伤病,会老死。这是一苦。 心苦。此心此意,会有种种看不清识不透之苦。 身心际遇苦。身心浮游尘世,不如意、不自由,身受摧迫、心志难伸,皆是司空见惯。天下亿亿万万众生,谁人能称大自在? 最常见的,不过是此处失意、彼处得意,而这,已经是相当之不容易了。 三苦今既明,三苦如何去? 当曰: 先去心苦。心若朗照,可为指导。 后去身苦。 身心纯粹,凝然为一,在与外界的碰撞上,便有了极大的抵抗力,有了极多的斡旋力。 而就在这抵抗中,就在这斡旋中,一步步走向壮大,终至…… 这一刻,方天想到了很多。 想到了王阳明的“此心光明”,想到了“菩提心”,也想到了前世一些小说中的“斩三尸”。 身苦,心苦,际遇苦,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三尸”呢? 是也罢,非也罢,今时今日,我斩其一矣。 勤逸忧乐时时有,一路辗转到如今。忽然乘云来天上,太虚浩荡是此心。 方天知道,此时此刻,他已正式踏入了“初阳雪消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