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天哭(一)-《刑徒》
第(2/3)页
难不成。陛下已经死了?
刘阚话未说完,已从刘信手中接过了大黄弓。搭赤茎白羽箭。弓开若同满月,只听嗡的一声,长箭撕裂空气,直射向王离。刘阚的箭术,自与灌婴结识之后就苦练不断,六载光阴,虽不说让刘阚成百步穿杨的神射手,但射术业已登堂入室。而且,大黄弓十二石强弓,力道绝猛至极。
王离好歹也是久经战阵的人,只听这利矢破空之声,就知道不妙。
本能地在车上一缩头,利矢贴着他的盔缨掠过。还没等他站起来,只听身后传来了一声惨叫。^^^^
扭头一看,只见赵胜被赤茎白羽箭穿透了身体。
那拇指粗细的箭杆,带着巨大的力量,生生把赵胜的身子给带起来,蓬的一声摔在了车下。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屠屠突然振臂高呼。府门后的蒙家铁甲士先一怔,蓦地爆出一阵山呼海啸般地高呼:“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誓杀奸贼,为陛下报仇……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府门后,铁甲士群情激昂。
而在府门外,秦军也骚乱不止。
王离见势不好,立刻果断下令,向上将军府动攻击。
“大秦兵符在此,三军随我出击!”
王离命人挑起虎符,以示他秦军主宰之身份。秦军历来是令出而行,即便是心思有所动摇,却毫不犹豫的向上将军府冲去。一时间,箭雨纷飞,喊杀声一片,将先前的骚乱掩盖过去。
“屠屠,在这里盯着。”
刘阚低声吩咐道:“依王离目前的状况,难以作出有效攻击……我去后面看看大公子的情况。”
屠屠点头,“大风大浪都经过了,这算个甚?只是对自家兄弟动手,多多少少有些不适应啊!”
是啊,一日之前,还是并肩作战的袍泽。
可如今,却要兵戈相向。这种事情放在谁的身上,怕都难以接受。刘阚理解屠屠地心情,只能轻叹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句话也不说,带着刘信走下望台,往后院方向行去。
在过月亮门的时候,刘阚遇到了蒙恬。
“大公子情况如何?”
蒙恬道:“伤势挺重,但却没有性命之忧。小公主已经起来了,在那边照顾大公子……君侯,我有一个不好的消息。”
“玉玺,被夺走了?”
刘阚苦涩一笑,“若是这个消息,我已经猜到了。否则王离也不敢如此大张旗鼓的攻击上将军府。”
“王离……”
蒙恬叹了口气,神色有些黯然道:“我与王离自幼相识。他很聪明,学什么都要比我快,且家学渊源,本该是我大秦栋梁。然则自视过高,心胸又过于狭隘,不免落了下乘。当年贲叔父曾说过,离权欲名利之心太盛,终究难成大器。如今。他助纣为虐,却是我没有能想到。”
幼年好友,如今却反目成仇,这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
只是刘阚却无心去考虑蒙恬的感受,沉声道:“上将军,王离如今手握九原城兵马。虽暂时被我动摇了士气,然则血战之下。可就没有回旋余地了。何去何从,上将军当早作决断才是。”
何去何从?
蒙恬听出刘阚地话中含义。
刘阚这是在劝他,尽快突出重围。但目前的情况,能突出重围吗?就算突出重围,又能如何?
蒙恬想了想,用力拍了拍刘阚的肩膀。
“君侯,我没有看错你。大公子也没有看错你啊!”
刘阚不禁愕然地看着蒙恬,不明白在这个时候,蒙恬突然说这些没用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君侯,你听我说。贼子如今是铁心要我和大公子的性命。王离得了兵符,肯定会召集人马前来。这上将军府,应该能撑一阵子,可也撑不住太久。如果王离全力攻击,配合他手中掌控的辎重。撑不过天亮……所以,我不能走……君侯,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你不走?
刘阚一怔,旋即醒悟过来,张大嘴巴惊道:“上将军。你是说……”
“大秦可无我蒙恬。却不能无大公子。如今这情形,我只有拜请君侯。一定要保护好大公子!”
“这怎么可以?”刘阚脱口道:“不若我留下来拖住他们。”
话一出口,刘阚心里不免有些后悔。不知不觉。自己已经视自己为老秦地一份子了!这种话若在以前,刘阚决不可能说出口来。哈,没想到如今,却说地这么顺口,没有半点迟疑。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精神,一种风骨。当和这些老秦人呆的久了,居然不自觉地受到了影响。
蒙恬笑了,拍了拍刘阚的肩膀。
“二十年之后,你一定有这个资格留下来。”
言下之意是告诉刘阚:你现在还没有这个资格……
“君侯,在这府邸中,我还是上将军,你需听我命令。我已命人准备,待王离攻击最为猛烈之时,你带着大公子和小公主,从密道中逃出去。那密道,本是我当初一时性起建造,却没想到会有用到地这么一天……密道出口,在九原城西。
到时候我会尽可能把王离的注意力吸引在这边,西门地守卫不会太严密,你可顺势冲出去。\
出城之后,不要再回头。
往广武城去,护着大公子去找东陵侯。
现如今,我失了虎符,阳周兵马难以再调动起来。唯有请东陵侯暂时舍弃临河渡口,率部南下。
我估计那王离接手北疆兵马之后,至少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平定下来。
所以,在王离稳定之前,你和东陵侯必须要保着大公子攻占咸阳,辅佐大公子登基。我们虽然没有了虎符玉玺,但咸阳城忠臣又在……你记住,大公子在,我大秦这希望就还在。”
蒙恬谆谆教诲,听上去似乎很嗦。
但刘阚却知道,这恐怕是蒙恬留在这世上的最后一番教诲。
“其实,当年陛下令我尽屠河南地匈奴人之后,我就知道自己,不可能会有什么好下场。
老天保佑,我虽不得善终,却还能战死,总好过武安君只能自尽而亡。
君侯,莫再赘言……你去准备。在时机成熟时,我会派人通知你。府外的事情,你莫再管了。”
战国时期,一共出了四个武安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