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走马郯县(第二更求月票)-《刑徒》
第(1/3)页
秦曼随着护队,策马而行。{第一看书}
一双美目,饶有兴趣的打量走在前面的刘阚。这个外表粗豪,但内心实际上很细腻的家伙,让秦曼感到无比的好奇。奶奶说,这个人有贵人相。可不管怎么看,她都没有看出贵气。
如果是别人,秦曼肯定会不屑一顾。
但据自己的祖母说,评价这句话的人,是浮丘仙长的师叔,大名鼎鼎的徐市。奶奶对徐市做的事情,非常看不上眼。但对于徐市的道行,却又非常佩服。那一占蓍(音sh,平声)之术,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对于观气望气之法,更称得上是这大秦治下的第一人。
想必不会看差了吧!
秦曼对自己说:自己不懂得观气,所以也无法看出这家伙究竟是那里有贵气。
不过,此行路途漫漫,正可以暗中观察。一个小小的仓令,居然有这么大口气,倒是少见。
而刘阚,对于秦曼的这种心思,丝毫不觉。
他和王信在前面开路,策马徐徐,观赏沿途风景,倒也逍遥自在。
如今的王信,已十一岁了。
身长七尺,俨然一个小大人模样。他所学颇杂……和刘阚学过拳脚,也练过太极,跟着灌婴学骑术,箭术也小有成就。跟刘巨玩耍,打熬力气;和曹无伤学习使,连曹无伤也非对手。
一杆一丈八尺长的铜,重六十余斤。
王信所缺少的,只不过是历练。真真正正的战场搏杀。
用曹无伤地话说:再过十年,等这小子长大了,天下能制住他的人,恐怕是屈指可数。
对此,刘阚也颇为期盼。
不晓得这个傻小子,在未来会闯出什么样的名号呢?
从楼仓出,需经僮县,渡泗水,从下相和凌县之间穿行。过司吾(今马陵山畔)后一路北上,就是郯县所在。这一路,倒也平静,未生什么事情。这也难怪,这年月能成群结队,全副武装的在官路上行进,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就算不是官军,谁又敢出面招惹?
而且秦曼也颇通晓事故,沿途行止。很有章法。
路过州县时,总会派人先行拜访。而且从不扰民,大都是在野外宿营,倒是让刘阚暗自点头。
有如此身家,又能不骄不躁,的确是很少见。
只是,心里又多了分顾虑。{第一看书}虽然说让自己随行,但能不能和秦家搭上关系。目前还不一定。
刘阚并没有急于告诉秦曼把花雕迁入江阳的事情。
这并不是一个多大的筹码,只有在天平倾向自己的时候放上去才有用处。冒然提出来,反而会让人家觉得你上竿子和人家凑近乎,也就落了下乘。好钢要放在刀刃上,正是这个道理。
在司吾停留了一日之后,护军继续行进。
两日后抵达郯县。
郯县这个地方,在春秋时曾是郯国所在。姓已,是少昊帝后裔。郯国曾有一位国君,大大的有名。姓名已经无从考究。人们尊称其为郯子。据说这位国君学问广博,在一次前去鲁国朝见国君地时候,鲁王就向他请教了关于少昊以鸟为官名的缘故,这位郯子回答的很详细。
这件事被载入了史册,留下了关于古代官名官制形成演变的重要资料。
儒家圣人孔丘当时只二十七岁,在听到了这件事后,更坚定了求学的信念。以至于在后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师说》之中,留下了孔子师郯子的语句。如今,郯国早已不在。郯子尸骨也难以寻找。但是秦曼在抵达郯县之后,还是在郯国宫门外,拜了三拜。
这叫做尊师重贤。
在刘阚前世生活的时代里,尊师重道已经变成了一句空话。
学生可以打骂老师,老师呢,对学生不闻不问。都说后世是展,但在刘阚看来。后世……远不如今朝。
他没有听说过郯子这个人。但秦曼还是很耐心的向他解释了一番。
刘阚亦肃然起敬,在国宫遗址前。有模有样地拜了三拜,权当作是他对先贤们的一种尊重。
却未想到,这很平常的举动,却让秦曼好感大增。
“阿阚,阿阚!”
在郯县城门口外,审食其曹无伤已经等候多时。在接到了吕释之的通知后,三人急急忙忙的赶到了郯县。这也是自刘阚离开沛县后,第一次和审食其见面,自然少不得一番寒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