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章 【投产】-《大世争锋》
第(2/3)页
曾诒经觉得很奇怪,简单的东西肯定是廉价货,这个道理王学谦总该值得的吧!
但问题要怎么看?简单,当然预示着成本不高,推广起来容易,可是附加值低的产品真的有那么大的市场和吸引力吗?这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好吧,作为工科男,曾诒经还是单纯的在王学谦灼热的眼神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简单就预示着价格低廉,只有低廉的价格才能符合民国的现实情况。同时,简单也容易加工,可以短时间内扩大生产规模,完成抢占市场;另外你们可能忽略了一点,民国的农业结构,尤其是在南方,都是以水田为主,大型机械很难在小块土地中完成机械化耕种,而小型的机器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所以,动机功率小也是优势……”
“这也成了优势?”
曾诒经一再颠覆自己的三观之后,忍不住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明明在他看来是劣势的地方,王学谦却一口咬定是优势。这让他觉得周围的世界是否还是原来的世界?
“当然!”王学谦给予了一个肯定的答复之后,神秘道:“关键不在这里。”
“还有关键?”曾诒经已经觉得自己的智商在王学谦的忽悠下,有直线下降的危险。他压根就没有看出来,一款不成熟的动机,在西方世界绝对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但是在民国,却成了一项伟大的明。曾诒经固执的认为,一定是什么地方弄错了。
这就是技术男和政客的区别了,曾诒经看到的是技术上的改进和追赶,而王学谦看到的是人才储备。
德国的技术是先进,但是产能无法达到需求,一样会被苏联的廉价技术给拖垮。
任何工业化,在初期大展时期,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有多么先进,而是产能要跟上去。而王学谦看到的就是产能,和产能息息相关的还有工人,工厂的配套,能源等问题。如果有一项明星产品,能够大大增快这一步伐,对于整个民国来说,就等于是朝着工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而王学谦看到的关键问题就是人,人才是主导产能的最大问题:“动机工厂一期已经投产了,但是你现没有,工人很难招。不仅如此,还有培训的问题,就算是招聘了足够数量的工人,培训期间过长,工人无法掌握精确加工的技能,就只能干耗着。而且我们也不需要大量生产飞机。”
“不生产吗?”曾诒经心中一紧,他就怕王学谦认为飞机行业无法带来利润,只能不断的投入,会砍掉一些项目。毕竟浙江的财政也很难支撑起一个领先世界的航天梦。可是他没想到,这一天来的是这么快:“子高,你听我说,飞机工厂的很多工人确实还无法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产能很快就会跟上来的。”
王学谦心说,要那么多产能干什么呢?他总不能让飞机工厂一年生产几百架,甚至上千架的飞机。军用飞机,在民国有个四五百架,尤其是和平时期,就已经足够了。
就算是军阀混战的时候,也不需要多。
因为战斗强度的关系,军队根本就无法消耗这么大的数量。如果是战争时期,尤其是国战,那就两说了。可是飞机工厂的规模,尤其是动机工厂的规模要保证,那么工人如何培训,如何积累经验,如何用民用产品让工厂持续展就成了王学谦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他将这些问题一下子丢给曾诒经之后,后者低着头仔细想了一会儿,忽然茅舍顿开。王学谦并没有打算砍掉飞机研这一块,工厂的规模不会减小,有了这一份保证之后,他的担心就已经放下了一多半。
尤其是王学谦提议的,用简单的零件加工,让工人尽快上手,增加工人培训的度。
这一点,让曾诒经非常赞同。
“二十世纪什么最贵?”王学谦神神叨叨的丢给了曾诒经这样一个问题。
在接受了大量的忽悠之后,曾诒经明显开悟了,当即说道:“人才!”
“没错,就是人才。”王学谦兴奋地握拳道:“高学历的技术人员,研人员是人才;可不可否认,拥有丰富制造经验的工人和技工,同样也是人才,而且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人才。这款动机的规模化制造,正好能够解决技术工人的工作熟练度,一举两得。所以,你回去之后马山抽调人力进行技术上的完善,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定型。不用多高端的产品,就是这款柴油机。另外拖拉机工厂也要立刻筹备,争取在两个月内投产。”
曾诒经的圈子,王助、巴玉藻等人都是研飞机的……研拖拉机……连曾诒经的底气都明显不足:“可是,我们没有研拖拉机的经验啊!”
“按照最简单的来,也不会吗?”王学谦试探地问。
曾诒经木纳地回答:“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我们已经的工作都是在研究如何让飞机更加稳定,度更快,可是拖拉机,在工厂里没有一个人熟悉啊!”
最后,曾诒经说出了一句很没底气的话:“我连美国的拖拉机都没有看过!”
这让王学谦顿时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憋屈,他的旗下连高端的战斗机都能够生产了,可是连一台合格的拖拉机都无法设计出来,这不是笑话吗?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王学谦,用近乎豪迈的语气回答:“我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