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滋长的野心】-《大世争锋》


    第(2/3)页

    至于工业,农业国想要爆出战争潜力,增加经济硬指标,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三个点:重工业,军工业和能源工业。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三个指标:钢铁、煤炭和电力。

    这三个指标上去了,没理由工业展不起来,没理由战争潜力不深厚。战争打的就是消耗,而钢铁和能源就是消耗的资本。

    就算重点展这些东西是个错,结局也不会坏,至少以备战为目的来做的话,反而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好处。对于这些,王学谦都是藏在心底,想的透透的,谁也别想蛊惑他。展海军?费力不讨好的事,在任何相对和平的时期做不是不可以,只要国力允许,走向海洋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可是在民国,这就是败家,就是舍本逐末。造一艘战列舰的钱,日本建造一艘长门号战列舰,花了12oo万美元,都够训练5o万预备役民兵的了;海试完成编入海军总花费高达2ooo万日元,又够训练5o万预备役民兵.里里外外多了1oo万军队,还要战列舰干什么?

    就王学谦的心思,二十年之内,民国就别像添加一艘吨位在3ooo吨以上的巡洋舰,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拉近和日本海军的差距。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民国由他做主。

    不过这样的心思要是让陈绍宽知道了,肯定心里要拔凉拔凉的,想要叛变的心思恐怕都会有。

    可王学谦不会管,他之所以会对潜艇感兴趣,是因为眼下的潜艇,或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至少三十年左右,潜艇都不是一种攻击武器,而是一种防御武器。是近海防御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民国南方最为重要的几个经济区,海岸线周围多岛礁,容易潜艇隐藏。只要对航线拥有足够的威胁,让敌对国家的海军紧张起来,潜艇的作用就已经体现了。这样的潜艇不需要航行数千公里,去遥远的深海,就在近海趴着,等待猎物撞上来就可以,说是撞大运也好,说是守株待兔也罢,反正展大型潜艇对王学谦来说也是鸡肋。

    和海军的大型战舰一样,无法给予对手致命的打击,却要耗费不菲的资金和军费。

    其实,王学谦有时候在心里也在考量,他登上那个宝座的时间会有多久?

    两年,还是三年?

    对他来说,直奉大战之后就可能见分晓。如果拥有一定的国际声望,对他来说将更加容易一点。对他来说,在国内要刷声望,在国际上同样不能马虎,要不遗余力地在刷声望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眼下的王学谦还是那个闹腾的,强硬的,有时候还很不靠谱的地方督军,或许还应该增加一个前缀,比如进步的,开明的,还有实力最强的之类的形容词。但他已经开始着眼全国了,唯一困扰他的就是如何完成对全局的掌握。统一,至少名义上的统一并不难。浙军继续展两年,扩编4o万军队不难。打下江淮流域也不难。通过收买和离间北方军阀更不缺钱。

    难的是真要走到权力的巅峰之后,他的号令有多少人听。

    别像黎元洪、曹锟、冯国璋,他们在地方上的时候,实力绝对是一等一的。他们在进入了燕京城之后,就成了孤家寡人。尤其是曹锟,他的政令几乎连直隶之外就不管用了。黎元洪更惨,先是被袁世凯软禁了好几年,等到袁世凯死了,又被段祺瑞给玩残了。这样的元,当着有什么意思?

    说句不好听的,别看曹锟入住总统府,可他却给自己做下了一个死局,把自己的生机都给困死了。

    在燕京的曹锟,已经是牢笼里的老虎,有牙齿,有爪子,却撕不开钢铁铸造的牢笼。

    如果注定是要成为一条龙,那么就要拥有宽阔的空间,就算没有,也要创造出这么一片天地出来。

    好在身居高位的王学谦并没有感受到绝顶的压力,他还可以带着轻松的心情在民国政坛当一段时间清醒的旁观者。带着这样的心态,他参加了《纽约时报》对他的专访。

    这种专访在美国政客中都非常少见,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主流社会的认可。

    不过,王学谦在纽约时报的采访队伍里很不事宜地现了一个熟人,劳伦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