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欺人太甚】-《大世争锋》
第(2/3)页
拿民国面纱行业的巨头荣家来说,其申新纺织厂有9家分厂,主要生产基地在上海和汉口,产量占据民国本土纺织工业的五分之一。仅汉口的纺织生产基地就总投入600多万,仅汉口的工厂雇佣的工人就超过一万五千人。庞大的生产基地,规模化生产才降低了成本,能够和日本和英国的纺织工业品竞争。并保持可观的利润,但除了荣家,仅有少数的本土纺织业工厂能够勉强维持在盈利的水平。
聂云台想要的投资,至少不会少于荣家。可荣家筹集的资本并非简单的银行贷款,而是通过其他产业的补充,比如荣家控制着民国本土三分之一的面粉生产和销售。还有就是再上海的棉粮交易所,获得大量的农产品原料,加上股票交易所的发行,才筹集到了这么庞大的资金。
聂云台想要这么做,简直没有可能。因为他手里只有纺织工厂,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充。
在唯一的一个行业受到冲击之后,就捉襟见肘,一筹莫展。
躺在家里的沙发上,后脑勺贴着沙发边缘的硬木,感觉脑袋凉爽了一些,但身体还是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还有饮酒之后口干舌燥的反应,让他反应有些迟钝。热乎乎的毛巾贴在脑袋上的时候,他舒服的低吟了一声,这才睁开眼睛。
看到妻子担忧的眼神,他勉强露出了一点笑容:“我很好,睡一觉就精力十足。”
“你都四十出头了,不是拼命的时候,再说家里也不缺钱,要是做生意不开心的话,就不要做了。”
“哪里有那么简单,三四千工人眼巴巴地看着我呢?这可不是三四千张嘴巴。而是三四千个家庭,至少有一万多人靠着工厂吃饭,哪里说停就能停的?”
聂云台出身尊贵,老爷子聂缉椝长期担任上海道台、安徽巡抚和浙江巡抚,在南方的势力根深蒂固,是含金量十足的官二代。这辈子就算是往死了糟蹋钱,这个家也败不完。而且还的外祖父是曾国藩,就曾老爷子的名头,走到哪里都得给聂大少一点面子。
只不过这一次,聂云台的步子跨的大了一点。导致他无法从银行获得足够的支持。
当然,几家大银行他没有去找,主要是银行公会正在召开年会。而主角就是民国九家大银行唱主角,今年可能会有大陆银行加入其中,但相比起来,实力还会差一点。
两家官方色彩浓郁的银行,‘国行’和‘交行’的贷款是拿不到的,也不会给商家贷款。北方的两家大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吞并了天津和燕京不少大小银行,实力暴涨。但投资南方银行的可能性不大。除了这些银行之外。浙江银行和浙江兴业银行更多的是关注浙江本土的工业和商业贷款,上海滩贷款更多面对的是浙商,聂云台的身份虽然很高,但想要从这两家银行贷款不现实。
唯一有可能贷款的银行就是远东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前者是王家的银行,自从王学谦担任浙江督军之后,聂云台就有点担心。官方背景太强,是否会在贷款之后干预他的商业计划?
后者。虽说实力已经跨入千万级的大银行,据说储蓄量已经快有上亿,每年的贷款数量也惊人。但一次贷给一家工厂几百万,上千万,恐怕连陈光甫也下不了这个决心,风险太大。
除非几家大银行联合支持聂云台的投资计划,虽然这个计划看上去拥有民族崛起奋斗不息的精神,但如果不能挣钱,就毛用也没有。
如果聂云台想要举出有说服力的例子的话,就只能用荣家的产业说话,但聂云台却没有荣家的销售渠道,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的,而是需要长期开拓的结果。这对聂云台来说,也是短期内无法达到的。所以,就算他拥有一个振新整合民族纺织业的计划,但实际情况是,短期内,至少一年内无法看到盈利的迹象,然后在两年内需要持续投入大笔的资金,属于有眼光,却很长时间看不到钱的计划。
这会很大程度上伤害投资者的信心,尤其是银行家的信心。
加上聂云台和张謇等人出资组建的铁工厂,其实是制造织布机的工厂也受到了倾销的影响,产品大量积压。
而令人尴尬的是,如果想要扩大织布厂的规模,采用新机器,很难筹集到新工厂开工的资金。加上如果聂云台大力发展纺织工业,那么维持他工厂现有原料供应的问题也会出现,到时候哪里去采购如此大批量的原料?
其实在心底里,他已经放弃了,可行动上却因为惯性的原因,还在坚持。
喝了一碗醒酒汤之后,聂云台感觉缓解了一些喝酒对身体带来的感觉,告诉妻子:“明天家里不相干的人都不要留在家里,另外准备晚宴,请大华饭店的厨师来家里做西餐……”
“是要请外国人吗?”
聂云台有过游离欧美的经历,虽说不是求学,但他的经历会让所有求学者都羡慕不已。在欧洲和美国走访过很多大学,并花费了数年时间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
不用考试,不在乎毕业证。
这样的学生简直连学霸都羡慕,因为等到他觉得学的差不多了的时候,一笔庞大的财富会从天而降成为他创业的本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