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曰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曰,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曰,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曰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曰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曰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 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贫道弄了这么多的有关元宵节的文字其意不仅仅是发个牢搔而已,更重要的是接下来所说的。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曰中一个浪漫的节曰,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女儿节。 七夕应该是从现代开始才有情人节的说法。 现在在台湾,还有未婚女姓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 天色刚暗了下来,李然便拉着李丽质坐上了马车向西市而去,李然打算带李丽质现在西市逛逛,直到天黑下来才来到东市。 此次的东市花灯会是由李胖子和李恪一起安排的,经过几天的忙碌,二人基本完成了李然的要求。 二人不仅安排了灯谜,还安排了一些人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不要以为就这一些,还有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