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谁急谁知道-《一世吉祥》


    第(2/3)页

    自随州兵败以来,赵当每日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想当年”。如若杨致战败,无疑是对他军事能力的最好证明,也是对皇帝用人的莫大讽刺。

    在赵启看来,赵当与耿进是一回事。是以直接询问周挺道:“周大将军对此持何看法?”

    周挺是先帝苦心栽培的铁杆重将,平时对圣旨只管坚决执行而不问因由,于军政要事极少谏言。皇帝点名相询,既是间接否决了赵当的看法。也是看重周挺的公允忠直。

    周挺答道:“皇上,此奏所议颇有见地,但臣认为应该不是出自杨侯。”

    “哦?”赵启问道:“周卿为何这般肯定?”

    周挺的一句大实话,令赵当羞躁无地,其余重臣无不莞尔:“若是杨侯所奏,皇上糊名作甚?”

    赵当讪讪的道:“即便不是杨致所奏。出自他的授意也并无分别。”

    赵启直言驳斥道:“皇兄此言差矣!朕不妨坦白告诉你,这道密奏乃是出于卫飞扬之手。无非三层意思,一是怕误了前方战事,二是怕朕怪罪杨致,三是所言在理。”

    “皇兄未免太过小看了杨致。杨致但有允诺,必当倾力而为。要么当面奏事,言尽其详。总之绝不会利用任何借口推诿拖延,更不会借他人之口代为陈述。”

    赵启加重语气强调道:“还有,杨致精于筹算,每每付出最小的代价得以成事,十分体恤下属、爱惜他们的性命!”

    宁王赵当与康王赵敢确实具有相当的军事才能,在武成一朝各领大军镇守襄阳与幽州时,都是战绩斐然,令南楚与北燕闻之胆寒。但二王有个共同的特点、或者说是毛病,为求战胜往往不惜代价,每战动辄死伤数万将士,给大夏在战后的抚恤与兵力补充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度令先帝对此极感头痛。

    赵启这么说,无异于触动了二王的痛脚。然而眼下二人手中已无一兵一卒,康王赵敢语带酸味的插言道:“皇上既是对杨致如此看好,那我等只好静待他早日凯旋了。”

    “会的。”赵启平静的道:“朕相信他一定会!”

    赵启自认对为杨致较为了解,在场众人也都不是外行。除非是轻骑赶路,在携带粮秣辎重的情况下,每日能行进百里左右几乎已达极限。若是运送火炮等重火器,每日能行进五十里就已经很不错了。皇帝他们哥仨明里暗里都还在较着劲呢!

    赵启的判断非常准确,卫飞扬一路上很是担心,杨致反而并不着急。几番催促之下,杨致笑道:“我们已经走得不慢了,莫非你以为我们生了翅膀?急的应该是南楚,张博虎巴不得我立马到任才好。”

    卫飞扬不解的问道:“南楚攻占随州、杨耀身死,两度大胜,他们要急什么?再说张博虎若真有与你并肩称雄之才,未必就会怕了你。都说兵贵神速。还请三哥教我!”

    杨致一口回绝道:“不教。自个儿琢磨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