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高人-《一世吉祥》


    第(2/3)页

    丁石泉淡然道:“王爷请想想看,杨致是何等样人?那李英思不过是醉酒之后偶遇其妻调笑了几句,贵为国舅的安贵侯一门愣被他整了个家破人亡!由此可见,杨致并非胸怀宽广的大度之人,也不是什么怕事的主。”

    “杨致身边的臂助力量,更是不容小觑。徐文瀚有经天纬地之能。年未而立便位居宰辅重臣之列。秦氏富可敌国,耳目遍布天下,秦空云以秦氏未来家主视事已有数年。卫飞扬智勇双全,乃百年难遇的将帅之才。杨致则毋庸多言,除了文武兼备,亦精通经济之道。与三个结义兄弟相比,还多了一个百无禁忌的胆量!”

    “杨致以血战大漠的不世之功而名震天下,但王爷可知皇上为何一直未用他掌兵么?因为皇上既要用他,却也怕他!如若不是杨致等人倾力相助,皇上能否挫败太子的逆谋都很难说。”

    目光灼灼的望着赵当道:“杨致明言只效命于皇上一人,对于争储持中立立场。这一节与耿超去年那一回的消息相一致,可见所言不虚。杨致很爽快的收下了王爷的银子,又提醒王爷找机会收拢废太子的势力,都足以表明他无意与王爷为敌。”

    “似此等人物,岂会轻易受人役使?若是有心与王爷为敌,王爷岂能安枕?难道不值得王爷庆幸么?”

    赵当原本觉得胸口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憋闷,听丁石泉这么一说,登时稍感释然:“这么说来,那厮今日对本王确无恶意?日后便是井水不犯河水了?”

    “井水不犯河水或是真的,但杨致也绝无好意。”丁石泉缓缓摇头道:“说他对王爷并无敌意,似乎更为恰当。”

    “毫无疑问,杨致是个见事长远、思虑缜密的人。但我方才听王爷细说,他话中至少有三处值得日后多加留意。其一,杨致既是提到了争储,那王爷、康王、越王同是皇上的骨肉,按理说都有承继大统的资格。据我所知,杨致与康王素不相识,却与越王关系亲厚。可为何杨致只拿王爷与康王说事,只字不提越王?”

    赵当不以为意的挥手道:“这一节恐怕先生多虑了吧?小五还是个不到十三岁的小屁孩子呢!那小子打小就没个正形,要他读书就眼皮打架直犯困,要他习武是能躲就躲、能溜就溜。父皇责罚起来他不是扮可怜叫苦就是装病,连父皇都拿了他徒唤奈何,只得任由他去。那小子呆在宫中是片刻不得消停,整日里只想去街肆市井间厮混。”

    “其母梅妃也是公认的贤淑老实。本王自幼丧母。当时整个后宫嫔妃都忌惮皇后威权,视本王如瘟疫,只有梅妃暗中对本王多有照顾。认真说来,本王心里一直很感念梅妃这份恩情。”

    丁石泉反驳道:“可皇上御驾亲征灭唐时,就曾命不到十三岁的越王监国!记得在随州军中时。王爷与我一同详读了越王年前宴请群臣、以及处置杨致擅杀内廷侍卫的两份密报。手腕如此圆熟老到,事后不着痕迹的全身而退,那是一个小屁孩子做得来的么?”

    赵当默然片刻,幽幽道:“我承认小五确实聪明过人。但就算梅妃从小就教小五韬光养晦,起码能证明他压根儿就没有争储的念头。即便小五有心掺和,他拿什么与本王来争?——稍后吩咐下去,自即日起加派人手密切留意小五的动向。”

    “王爷英明。”丁石泉森然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事,自古以来数不胜数。俗话说,小心无大错!其二,便是杨致多次有意无意的挑拨。将王爷的矛头引向康王。”

    赵当嗤笑道:“先生此话纯属多余!小五不足虑,有实力争皇位的就只有三弟了。本王的矛头不向着他,难道还向着父皇不成?”

    丁石泉执拗的道:“我总觉得杨致的用意没那么简单,只是一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请王爷心中有数就是了。”

    “其三,就是杨致提醒王爷向关中、金城两地豪族市恩示好。杨致的说法表面看来无懈可击,但不管王爷怎么做,是何用心都瞒不过任何人。我以为收拢废太子的势力不必急于一时,此事利弊尚需慎重思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