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口水仗-《一世吉祥》
第(2/3)页
往深处说道:“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皇上乃雄才大略之主,断然不至于勘不破这个道理。病来如山倒,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纵然大罗金仙也难保皇上能否安度此劫。大夏连年对外征战,然国力早已难堪重负。当今太子宽和仁厚勤勉稳重又治国有方,承继江山之后如能罢止干戈与民休息,实乃大夏百姓乃至天下苍生之福。”
目光犀利的扫向杨致道:“圣人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既身为大夏之臣,便断不能尸位素餐。我所深以为忧者,就是怕万一此番皇上有不忍言之事。会有心怀叵测之人蠢蠢欲动,妄图吹皱一池春水!贤侄,你以为呢?”
仅此一番话就足以证明卫肃腹中墨水多多成色十足,不枉大夏第一名将之名。对杨致既是婉言相劝。又有警告他不要插手其中的意味。
如果皇帝真是命中阳寿已尽因病而亡,大夏皇帝爱做谁做,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可问题是现在是你们急不可耐的妄想抢班夺权,妄想帮太子弑君篡位啊!一个对亲生父亲都下得了手的人还有什么人性可言?一个人性泯灭的人还有脸扯什么“宽和仁厚”?一旦这样的畜生登上了皇位,就会成为一个好皇帝?你信吗?反正我杨致是不信。
现在还没到摊牌的时候,杨致自问与卫肃的辩驳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丝毫不怯的昂然迎上他咄咄逼人的目光,熟练的使了一招惯用的太极推手:“小侄虽蒙皇上错爱不胜惶恐,然我无官无职人微言轻,唯求上天佑护大夏国势长盛江山永继。圣人也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小侄不敢妄议国事。”
你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之勇,有整倒安贵侯一败涂地之智,有在两国议和之时悍然斩杀突厥国师之胆,有三言两语即被皇帝奉为国策之谋,把金枝玉叶的公主搞大了肚子都敢堂而皇之接回府去,你会“惶恐”?这世上还有什么事你杨致不敢做?
杨致口舌之利不逊当世任何文士,若论诡辩十个卫肃也不是对手。卫肃明知杨致每一个字都当不得真,偏生这小子又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卫肃不善舌辩,不禁一时为之语塞。而杨致仍是一脸可恶的笑意安然宽坐,并没有就此告辞的意思。
“我曾听说贤侄有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论,委实令人振聋发聩,我断不相信你是自感平庸、苟求功名富贵、只知明哲保身之人。”
卫肃沉吟片刻,原本和蔼的脸色渐显冷峻,眼中满是忧思深重的疲惫:“我本贫苦农家子弟,尚未到知天命之年而位及人臣官高爵显,还有什么不知足的?早将功名利禄与个人荣辱看得淡了。都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岂不知改朝换代的兴亡交替,到头来遭罪受苦的都是升斗小民百姓?但凡心怀天下的有识之士,莫不孜孜以求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才是身居庙堂的大节所在。”
卫肃这番感慨似乎确是发自肺腑,杨致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诚如卫肃所言,卫氏一门今时今日的声名地位,都是扎扎实实靠真刀真枪拼杀得来,尊荣富贵已至人臣巅峰。难道卫肃助太子弑父篡逆真的只是为了坐稳将来的国丈位子?
杨致对卫肃的既有看法不觉迷茫起来,附和道:“为国为民方为侠之大者,小侄今日受教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