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大耳贼,欲为王!(五)-《大魏能臣》


    第(2/3)页

    …………

    洋巴道方面,刘封指挥不利,惨败于黄忠父子手中,两万人马折损大半,残部退回江州城了。

    幸好魏延、霍峻连战连捷,拿下了汉中重镇-西城,兵锋威胁到了洋巴道北口,迫使黄忠父子回兵救援,双方正在浴血厮杀,互有胜败!

    不过魏延、霍峻只有两万人马,又是孤军深入敌后,得不到任何援助,只怕时间长了支撑不住!

    米仓道方面,张飞粗中有细,竟然用计降伏了老将严颜,如今双方合兵一处,试图攻入汉中郡境内,与魏、霍的兵马汇合,结果被高顺的陷阵营死死挡住了,寸步不得挺进!

    至于金牛道方面,家眷们平安到达之后,张任、黄权立刻改旗易帜,正式归顺了曹营集团,萧逸更是亲临剑门关,有大举出兵南下之意,绵阳、德阳的守军一日三惊,不断的请求支援!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刘备、庞统商议之后,决定尽快称王,以鼓舞全军士气,北上与萧逸一决雌雄,无论如何也要夺取剑门关、金牛道,封住巴蜀的北大门!

    不过在称王之前,还有一件大事要决定,就是刘备的称号,天生万物,皆有名号,何况是一位王者,自然要有个好称呼了!

    往小了说,名声响亮,朗朗上口,喊出去倍儿有面子!

    往大了说,这关系到吉凶祸福、国运长短,自然不能马虎对待了。

    比如曹操自称魏王,其实大有深意的,西、东两汉以来,一直流传着天命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

    有高人解释说: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

    另外吗,大汉得火运而兴,木生火、火生土,古魏国居天下中,正得土运之气,故而魏必代汉也!

    于是刘备大聚文武,认真商议一下,用什么称号最合适,没想一番商议下来,竟出现好几种意见:

    蒋琬、董允、费等人认为,刘备霸业起于荆襄,理应称‘荆王’,或者‘楚王’,而且王国建立以后,最好定都于江陵城,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又有长江天险可依靠,最合适作为都城了!

    吴懿、吴兰、李恢等人则认为,刘备在蜀郡称王,理应自称‘蜀王’,或者‘巴蜀王’,成都如今残破不堪,可以暂时定都江州城,待到成都城修复之后,再把都城迁移回来,而且巴蜀有山川之险,安全上更胜荆州许多!

    “楚乃春秋大国,幅员数千里,带甲百余万,主公自称楚王,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此言未必吧,楚国虽是强国,终究为秦人所灭,远不如蜀国更吉利,必能国运长久!”

    “楚为秦所灭,蜀国又灭于谁手,主公不如称秦王算了。”

    “暴秦灭,大汉兴,主公身为大汉宗亲,岂能自称秦王?”

    …………

    “诸位稍安勿躁,其实称中山王也不错!”

    “闭嘴!”

    双方各不相让,争论的极为激烈,而且越扯越远,把先秦两汉、三皇五帝都扯出来了,可谁也没说服谁,还差一点动手打起来了!

    明眼人看的清楚,双方看似辩论国号,其实另有深意,凡是建议刘备称楚王的,都是荆襄籍官员;而建议称蜀王者,都是巴蜀籍官员,而都城在谁的家乡,谁就是地头蛇了,强龙也得让上三分!

    争名为假,夺利是真,而通过这件事情,也暴露出刘备集团一个大问题,荆、益相争,内部不和,而内部有矛盾的集团,距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与此同时,有官员提出第三种建议,刘备乃中山靖王以后,最好是继承祖业,仍以‘中山王’为号,也算是名正言顺,有法可寻!

    楚王、蜀王、中山王,三个王号摆在了刘备面前,究竟选那一个好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