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素手调羹-《大魏能臣》


    第(1/3)页

    雁门雄关,绵延东西,巍然耸立,胡骑遥望难翻越;

    白虎深涧,沟通南北,幽谷难行,路人至此尽落魂!

    并州两大天险,北有雁门关,南有白虎涧,前者依靠高山,是阻挡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自古战事不断,尸骨堆积如山;后者濒临黄河,是沟通南北的交通要地,悬崖峭壁无数,道路艰难险阻!

    白虎涧位于西河郡,是一条绵延上百里的山谷,两侧高山耸立,中间道路崎岖,北接吕梁山脉,南通关中平原,属于黄河上游的一处要津!

    与雁门关连年征战,反复拉锯不同,白虎涧很少生战事,就算有些厮杀,也是小股的山贼罢了,大军绝不会进入此地,道理也很简单--“道路难行,人烟稀少,此乃兵家绝地呀!”

    大兵团作战,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先-战场宽阔,纵深足够,能够排兵布阵,人马互相支援,进行大战略迂回,挥出最强的战斗力!

    其次-人烟稠密,物产丰富,才能获得充分的后勤补给,否则的话,一旦粮草断绝,兵马数量越多,大军饿死的度就越快!

    最后-道路通畅,进退自如,打仗这种事情,胜败难测,赢了快追击,扩大战果,输了迅后撤,远遁千里,就怕无路可退,让敌军围困致死!

    以上三点,乃是兵家之要,统军将领必须牢记于心,生怕犯了一点错误,弄的兵败身亡,当初的长平之战,赵括就是纸上谈兵,数十万大军轻入险地,粮草断绝,无路可走,最后全军覆没的!

    白虎涧北侧宽阔,南侧狭窄,人烟稀少,道路难行,犹如一副张开的虎口,两侧的山峦,就是锋利的虎牙,大军一旦进入,十之**是有去无回了!

    萧逸统兵征战四方,什么样的恶战、险战没打过,军事经验极为丰富,如何看不出来,白虎涧乃是兵家绝地呢,不过吗,道家也有句名言--“福祸相依,孰知其极?”

    天下万物,顺逆难料,总是在不停变化着,白虎涧是一处兵家绝地不假,可是浓浓的死气中,又蕴涵着一线生机,只要巧妙运用,未尝不可死中求活,把不利的条件,转变成有利的因素!

    说的更清楚一点,战场的选择,是根据双方情况决定的,如果萧逸统领着玄甲铁骑,他肯定列阵平原,利用骑兵的强大冲击力,狠狠地蹂躏敌阵,马蹄踏尸,血溅残阳,痛快的厮杀一场!

    问题是,他现在指挥的是几十万黄巾军,这些人训练不足,器械欠缺,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统领这样一支军队,在平原地区与袁军对阵,除了全军覆没,没有别的可能了!

    袁绍乃是乱世枭雄,颇为通晓军略,自身威望也高,田丰、许攸更是足智多谋,想要胜过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更别提二十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军了!

    敌强我弱,硬拼是不可取的,萧逸把战场设在山区,就是看中了一点……地形对我不利,对敌人更不利,袁军的骑兵多,重装步兵多,辎重车辆更多,对道路要求极高,在山区里根本施展不开,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战斗力!

    相反的,黄巾军里有不少的山贼、土匪,这些人常年四处流窜,隐藏在深山老林中,对于山地作战,颇有一些经验,就算打不赢,全身而退还是没问题的!

    综合以上因素,萧逸把战场设在了白虎涧,跟袁绍的二十万大军决战,狠狠挫动敌军之后,带着几十万人马渡河,进入关中平原,那里就是自己的天下了……“哈哈!”

    想到此处,萧逸不禁一阵狂笑,有了数十万人马,加上八百里关中沃土,这就是称王称霸的资本,进可席卷天下,退能安身保命,如此,萧家三代无忧矣!

    ……………………………………………………………………………………

    “夫君如此得意,定有喜事临头,夜深天寒,还请用些酒菜吧,这可是奴家的手艺,寻常人吃不到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