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至圣真谛 浩然之意-《法海戒色记》
第(2/3)页
“前辈,学生要去**寻真正的《春秋》?”
“始皇陵寝!”
“啊?”
……带着一头雾水出了稷下书院,法海飞向了京城德王府。
一路无事的回到德王府,应付了德王父子几句,法海就闭户不出,体悟研究起自万世经纶中所得这三个字来。
至圣真谛?!这四个字实在是太吓人了。
法海清楚,所谓至圣,说的就是孔子,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教化众生。自洪荒以来,这天地间,不是谁想学习就能学习的,就算贤如道祖,其在紫霄宫开坛讲道时,也是有本事的才能去听,而孔子却推崇有教无类,即使卑微如蝼蚁,也有学习的权利和资格,皆在儒门教化之列。洪荒破碎后,卑微弱小的人族能够崛起,儒门的教化功不可没。
第二件就是制衡诸天。孔子作《春秋》,制衡诸天万界,上至圣人,下至权贵,都在儒门制衡之列。正是有了这种制衡,洪荒破碎后,仙、佛、道、妖、魔才能和谐共存,而弱小的人族,才得以在诸天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万界之中,有儒门存在的地方,都不会一教独尊,更不会有万世之君,黎民苍生也都会因之而受益,中原富庶远超各大洲国,其根源就在于此。
因世人皆感孔圣教化制衡之功,所以,才会尊其为至圣先师,人教之主。
抛开这个世界的常识不谈,单说法海所悟这三个字,这三个字不增加法力、不提升境界、不是神通、也非法器,而是纯纯粹粹的意境,每一字都是一种意境,一字之间,遍含儒门至理,意喻无穷。
法海在稷下书院时还未觉得如何,回来之后反复研究,才发现,每次心浸意境之中,都会有一种全新的体悟,仿佛天下万事万物,尽在此三字之中一般,心念瞬间通达,端是玄妙绝伦。
时、势、运……浩然之意,乃儒门大道之基,短短数曰参习,法海也只能做到稍有体悟,不过,却也获益匪浅。通过数曰体悟,他发现,这三种意境虽不增加法力,却能更好的掌控法力,虽不提升境界,却能缩小境界差异,虽不是神通,却能催化神通,虽非法器,却能加持法器威力,总之,对提升自身实力帮助极大。
而且,法海还发现,随着对这浩然之意的深入研究,自己似乎隐隐摸到了天地浩然之气的门径。
所谓养天地浩然之气,不过是这三种意境中势之一字的修持而已,法海已经领悟了浩然之意,法力之中已然具备天地浩然之气的特姓,实在没有必要再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专门修行一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