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3章 你本该是太子(二)-《侠行水浒》
第(3/3)页
后军焦安节遇西夏铁鹞子突袭,全军覆没,焦安节抛弃将士逃亡!
前军杨惟忠突围撤退,在猛将翟进接应下带着千余人逃回大宋!
中军名将刘法败于统安城战役,跌落深沟,死后被西夏小卒割下头颅领功,捐躯沙场!
十万人出征,千余人生还,震惊朝野!
童贯得到前线密报,惶恐不安,为了逃避罪责,以权势力压文武百官,隐瞒真相,只向皇帝赵佶禀报杨惟忠攻破威州的喜讯。
数日后,瞒报之事被蔡京、梁师成等人愤然揭露,童贯又抢先捏造罪证,诬陷刘法不听其节制、指挥不当、败军丧师,而弃军逃跑的焦安节为了脱罪,一口咬定是刘法胡乱指挥。
前军统帅杨惟忠生性诚实,据实上奏,直言他当时根本不知道其它几路兵马的情况,等同于保持了沉默!
猛将翟进虽然知晓前因后果,但他被童贯划入兵败的责任人之一,遭到停职查办。
最终,童贯成功捏造大量人证物证,把战败之责全部推到了刘法身上。
皇帝赵佶没能追究童贯之责,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察觉,当即向童贯下达死令,让他亲赴西疆,再度兴兵讨伐西夏,务必为十万将士报仇,洗刷此战的耻辱。
童贯心知如果再败,必定要被皇帝赵佶惩治,因而不敢有丝毫怠慢,快马加鞭赶赴西疆。吸取早前教训的他也变得小心谨慎,在经过充分准备后,于六月中旬发兵五路伐夏。
一路由折家军西进,用以牵制西夏兵马。
二路由种师道统帅,三路由姚古统帅,合力对西夏边境的险要关卡发起猛烈进攻,迫使李察哥分身乏术。
四路则由杨惟忠再出古骨龙城,沿上次出征的路线二次征讨。
五路则是由他自己亲率十万精锐禁军在后策应。
这次出征,童贯完全吸取了刘法败亡的教训,在刘法的进兵策略上进行改进,同时把当时准备不充分这个主因给完善,再加上西军是倾巢而动,实力强劲,当真是占尽了优势。
此外,童贯知道早前对待刘法的态度已经引起西军将士不满,不但高举着为阵亡将士报仇的口号,还自掏腰包大肆抚恤阵亡将士家属,连刘法等人的家属也都不例外,并以自己身居高位,有很多无奈为借口欺瞒下属。
西军将士因而得到安抚,再加上他在出征过程中非常爱戴将士,尊重各方意见,见到有能力的人就破格提拔,犒赏不断,所以很快又牢牢抓住了西军将士的心,士气也迅速振奋。
半月后,杨惟忠在童贯全力支持下,再度攻破威州,种家军和姚古的军队也击破西夏边关,顺利与杨惟忠在威州汇合,更有童贯亲自率领十万精锐禁军火速增援而至,一时声威大振。
晋王李察哥心知大宋此次倾力而来,实力强劲,难以匹敌,没有选择正面迎战,反而保存主力退守西平府。西夏国主李乾顺随之上书皇帝赵佶,表示愿意向大宋称臣,许诺缴纳少量岁供,同时让他的皇后派人去辽国,请求辽国给大宋施压。西夏与辽国本是盟友关系,西夏当朝皇后原本也是辽国公主,此事自然也很快成行。
一面有辽国人快马加鞭地向大宋施压,一面又是西夏愿意称臣的奏章,皇帝赵佶的态度有些举棋不定,几日都没能下达明确的诏令。
这时,童贯的奏折也送到他手中,直言西夏主力尚存,若展开灭国之战,胜败难以确定,而且也更怕辽国一怒之下与西夏合力攻宋,因而建议允诺西夏称臣的条件。
赵佶本就没有展开灭国之战的勇气和决心,再加上朝中也没有大臣支持,因而迅速诏令停战。
事实上,大宋确实没有做好灭国之战的准备,西夏立国多年,民众有很深的归属感,真要进行灭国之战,必定旷日持久,何况西夏主力尚存,难以断定最后结果。此外辽国的态度也非常重要,如果辽国借机与西夏合力侵宋,那以大宋现在的情况,确实难以抵挡。
朝堂上没有人支持的原因,正是因为清楚大宋的实际情况,说起来八十万禁军兵强马壮,实则绝大部分都是空营,此番出征西夏的军队,几乎已经是大宋全部主力的一大半,不说这批人被拼光了会是多惨,即便是让他们陷入灭国之战的泥潭,那么辽国一旦全面入侵,根本就没办法抵挡。
八月,童贯带着西夏国主李乾顺的臣服文书凯旋荣归,大肆封赏西军将士,但凡有功之人,无不得到升迁,西军将士的心再度被他紧紧攥在手里,其人也仗着破夏之功,加封太傅,升爵为泾国公,威望一时无二!
这时候,动弹不得的赵不凡也在东京开封的家中住了几个月之久,正竭力向黄裳学习九阴真经的疗伤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