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黑兰伯城(二)-《食咒》


    第(3/3)页

    那探马毕恭毕敬的回答说这并不是水源,而是他在山寨一个地坑内发现了一个水瓮,那瓦瓮不大,但满满当当的盛放着水,似乎是下雨汇集的,正好可以解燃眉之急。

    军士得到水瓮之后自然是喜出望外,但他不敢独享这份清凉,于是先用碗盛了一些,端来先让将军解渴。

    得到水的赵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知道这一瓮水虽然不多,但足以解燃眉之急,至少今晚不会有人因缺水而渴死了。

    当时,赵功便接过探马手中的大碗,准备把水一饮而尽,好灌溉他冒烟的嗓子。

    可就在他的嘴即将碰到碗边的时候,赵功却停止了进一步的行为。

    因为这个时候,赵功看见了许多的眼睛,饥渴而期盼的眼睛。

    那些眼的主人,正是和他出生入死,患难多年的“庖兵”们。

    多年的战争经验让赵宏知道,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不在于人员多少,装备如何,而在于军纪严明,兵将一心。

    为了做到这些,为将者应以身作则,不能搞特权,更不能搞享受,他平日里最佩服的“卢像升”“李定国”等抗清名宿,都是如此治军的。

    望着碗里的清水,赵宏忽然意识到,这一碗并不是水,而是沉甸甸的军心,如果他把这一碗水喝了,也就意味着他喝掉了军心,喝掉了将士们对自己的敬重。

    于是,赵功把水碗从自己的嘴唇边移开来,他将水碗递归给探马,命令士兵们去取瓮中之水,先解渴充饥,大家不能吃饱喝足,他便滴水不进。

    怕将士们不听,赵功特意拔出腰刀,一把插在地上,大喝道:“此乃军令,违令者斩!”

    赵功一声令下,庖忠营山呼“效忠”,随后齐刷刷冲赵功磕了三个响头,才站起身子,取翁取水。

    很快,那本就不大的一个水瓮,被军士们喝尽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