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是,这些人会彼此互相接近,然后形成高质量的社群。 诸如后期的知乎,豆瓣,果壳等等…… 而基于原有的社会关系里建构出来的人际关系,往往都生活在一起,比如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小区,或者是同一个爷爷。 这些生活在一起的人,实际上,他们的精神生活是严重不同的。 大家在现实里又都表现得比较内敛,所以,你很可能不知道你身边这个温文尔雅的人,持有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 到网上之后,现实生活中这些东西的区隔完全被打碎了。大家按照兴趣开始聚集,于是有比较强的内容产生能力的群体会自动抱团。而内容产生能力不强的人,其在社交媒体上扩展人脉的能力也相对较差。久而久之,就是牛逼人都不和他们玩了,他们每天看到的信息都是来自信息运营者提供的中医养生,星座血型。然后这些人看多了之后就迅的流失了。 说通俗点,其实这个例子很容易理解,就比如两个朋友在一起,可以因为篮球,或者足球,以及网络游戏的兴趣原因聚集在一起,这样两个人比较有话题。 如果,他们没有共同的爱好,当彼此能说的客套话都聊完了之后,接下来迎接他们的,肯定就是只有沉默了。 再举一个更通俗的例子,试问,陌陌是用来干嘛的?答案肯定是用来约——炮的啊!所以,陌陌里面的用户全部都是pao友,因为约*炮这个共同的兴趣爱好,将他们聚集在陌陌这个社交软件。 陌陌用户之间,一句“约吗?”,简单明了,无需太多废话。 所以,大家可以感受的到,以兴趣为主聚集的社交网络的兴起,和以线下人际关系网络化为主的校友录的没落,基本上是同时生的。 岁月是把杀猪刀,一方面是和同学几年不联系,一联系就现他已经变成这样了,一方面是和自己圈子里的人天天混在一起,然后偶尔现大家还有许多共同的朋友,然后感叹世界真他妈小。 诸如微博、微信、虎扑,他们的用户,基本上都是自选择要和这样的人建立社交关系。 而校内的很大一部分社交关系的建立,是来自曾经共同的班级和学校,注意是“曾经”,他们的关系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大抵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东西随着时间逐步没落,也几乎是必然的。 校内网走向没落的原因,林阳总结到两点。 先,校内网本身产品定位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这也造成了校内网的圈子太窄,普及率太低。 其次,校内网内容不够多样性,基本聚焦于学生时代的生活话题。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人是会不断成长的,试想一下,当一个学生毕业后,他进入社会,继续上人人网,却现上面的内容全是学生时代的话题。 慢慢的,找不到共鸣,肯定也就退出了。 这不仅是一些社交网站走向没落的罪魁祸,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走向陌路的重要原因。 日子过得很平静,像暴风雨前的平静,一切仿佛都在停滞不前。 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总有一只蝴蝶的翅膀,会煽动起一些风暴。 比如今天。 节假日的时候,林阳常常会被宿舍里的吵闹声给拽醒。 “周铭,你到底行不行啊!”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 林阳听的出,这是周铭的女朋友友,廖玲玉,在上海一所二本大学读书,她和周铭从高中开始在一起了,也勉强可以算是青梅竹马。 “对不起啊,玲玉,我最近真的是……”周铭满是自责的说。 林阳仔细听了很久,他们吵架的内容,居然是围绕着彼此的生活费。 “紧张、紧张、紧张,你考上那么好的大学,就不会跟你家多要点钱吗?你一个男人难道指望着一个女人养着你吗!” “不是,可是……正因为我是一个男人,所以我不想像高中那样,总向家里伸手啊,真的已拿了经够多了。”周铭无奈地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