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现实很骨感-《逆水行周》


    第(3/3)页

    他做了总结,目前煤气内燃机的处境,最多是第一代蒸汽抽水机的状态,用来抽水可以,距离成为交通工具动力机还差很远。

    宇文皛滔滔不绝说了两个小时,宇文温听得想打瞌睡:不就是“现实很骨感”嘛。

    对于宇文温而言,有生之年里内燃机的原型机出现,这就够了,即便后续需要花三十年完善、突破,也无所谓,因为他恐怕活不到那时候。

    现在,有了火车、火轮船,他就已经心满意足。

    内燃机的荣耀,归子孙后代,蒸汽机的荣耀,才是明德年代的时代烙印。

    想是这么想,宇文温却不在面上表露出来,问宇文皛对于内燃机的研制工作还有什么建议,如果需要朝廷批更多的研究资金,尽管打报告申请。

    听得天子表态,宇文皛忽然拘谨起来,接连干咳了几声,这让宇文温眉头一挑:你莫非要提什么不得了的要求?

    。。。。。。

    火车行驶在铁道上,发出“况且、况且”的声音,宇文温独自坐在车厢会见室里,看着外面的风景,心里想着事情。

    方才,宇文皛提了一个请求,请求朝廷允许技术攻关小组在各主要学术期刊刊载文章,介绍内燃机技术的原理,并且定期公布研制进度及遇到的问题(内容经过审核,关键细节保密)。

    与此同时,在几所知名州学开设“内燃机实验室”,一如电学实验室那样,让更多的学者和技术人员参与到内燃机的研制工作中来。

    这样的做法,就是靠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用集体的智慧来破解内燃机技术的各个难关。

    研制内燃机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刊载在期刊上,有心的学者和技术人员,可以尝试着进行摸索,说不定就会有人攻破其中一部分。

    哪怕对方因此申请了专利也不要紧,因为技术突破比专利费更重要。

    宇文皛觉得这样的做法有好处,能避免当年火轮船研制前期的“闭门造车”现象,还能集思广益,让更多的技术力量参与到内燃机的研制中来。

    但是,此举有泄密的风险,所以宇文皛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有些犹豫。

    宇文温也有些犹豫,因为他知道内燃机意味着什么,如果说历史上蒸汽机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么内燃机的出现,则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所以,内燃机技术事关未来,事关国运,他潜意识里不太想让其在半公开的期刊上进行讨论。

    虽然,各期刊只接受学校、行会等机构的订阅,不会像一般的报纸那样,在大街上公开发售,但有心人若是想,还是能接触到这些期刊。

    那些外国间谍,若是头脑足够聪明,会通过期刊了解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动向。

    然而,这些人即便弄到了技术理论,回国后也不太可能有什么突破,因为其国内根本就不具备发生工业革命的土壤。

    宇文温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担心蒸汽机技术被别国间谍偷回去,搞出火轮船、火车来。

    “复制”内燃机的难度比“复制”蒸汽机的难度还要大,按说不该担心,但宇文温总觉得这么做不好。

    ‘这种心态很别扭啊....’

    宇文温如是想,搓了搓脸,琢磨起来。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道理很简单,他手头有蒸汽机,等同于掌握了现在,信心满满,没什么好怕的.

    但是他没有掌握内燃机,等同于掌握不了未来。

    他不知道儿孙们能否掌握未来,于是对于充满未知的未来充满担心,以至于潜意识里对于代表未来的内燃机有些患得患失。

    就想保密,让少数机构暗地里研究,哪怕为此研究个五六十年,也比让人偷学了去、十来年就发明出来好。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想来想去,宇文温长叹一口气,他发现自己的胸襟,好像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开阔。

    那么,我该不该有开阔地胸襟,让中原在科学、文化上拥有海纳百川的自信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