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两位谋臣-《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3/3)页

      他本为灵帝之母董太后之侄,其女亦嫁于陛下,是为董贵人。

      今年年初,又被陛下拜为车骑将军,并得以开府。”

      诸葛亮一听就明白了,这人跟当初的大将军何进一样,是为外戚。

      只听孔融接着道,“董国舅多赴国难,吾素知之,若得其相助,此事定可行之。”

      孔融得笃定,但诸葛亮却并不看好。

      倘若只凭一个董承就能改变曹操的主意,那他也不会权倾朝朝野了。

      不过孔融怎么都是为了张绣的事情奔波,诸葛亮也不好打击的话,只是叮嘱他一定要心谨慎,凡事以保护自身安全为上。

      孔融闻言笑道,“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未曾想孔明伱年纪轻轻,处事却是这般谨慎。”

      诸葛亮也笑:“若文举因此事被曹操忌恨,主公势必责怪,便是亮也于心不安。”

      “大丈夫处世,不能建立功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

      孔融哈哈大笑,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问道,“倒是融有一事一直颇为好奇,不知孔明可否替为兄解惑?”

      诸葛亮点头:“但无妨。”

      “我等皆是年到二十方才束发结冠,由家中长辈赐字,可孔明你如今不过十八,怎的早早就取了字?”

      原本一直没有插口的赵云听到这句话,也是好奇地转向诸葛亮。

      他比孔融知道的更多。

      当初张绣在豫章第一次见到诸葛玄的时候,后者就提到过诸葛亮的字是孔明。

      那时诸葛亮才十六岁。

      诸葛亮听到这个问题,没有话,只是长长叹了口气。

      孔融见状连忙道,“若有不便,不便是。”

      “倒也无甚不可言。”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头,缓缓道,“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故与幼弟随叔父生活。

      后长兄子瑜因战乱与某等失散,吾便与幼弟和两位家姐随叔父一同前往荆州。”

      到这里,诸葛亮顿了一顿。

      都张绣跟曹操有仇,其实诸葛亮同样也跟曹操有仇。

      如果不是当初曹操出兵徐州征讨陶谦,他们一家人也不会背井离乡,前往荆州。

      “因一路见生灵涂炭,亮叔心有所感,便提前为亮束发取字,以示亮已成人。”

      听完诸葛亮的话,赵云和孔融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两人都不知道这个看上去意气风发的少年身上竟然还有这么一段往事。

      孔融更是连声道歉,因为他让诸葛亮想起了这段并不愉快的往事。

      诸葛亮却并不介意,反过来安慰孔融不必为此事介怀。

      等到孔融离开,诸葛亮便对赵云道,“子龙,文举此去必徒劳无功,我等亦当早做准备。”

      赵云也不问原因,点零头,自去安排。

      再汉帝刘协自朝中回到后宫,便对着伏皇后哭诉起来:

      “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后遭李傕、郭汜之乱。

      常人未受之苦,吾与汝当之。

      后得曹操,本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

      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昔日围场之上,他便身迎呼贺,无礼已极!

      如今竟连朕封赏功臣之事也要插足,可见其早晚必有异谋,彼时吾夫妇不知死所也!”

      伏皇后听到刘协的话,忍不住反问道:“满朝公卿,俱食汉禄,竟无一人能救国难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