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探监(一)-《大明宦难情》
第(2/3)页
庆渝心忧道:“现在全靠周谨那边从中周旋,否则真是没有办法。”眼瞅现在的处境直摇头叹气不止。
周谨回到家中饭不吃也顾不上连日路途劳累就径直来到书房,打开房门进到屋里就见周国良正在忙头写些什么东西,周谨也不打扰自己倒了杯水座在椅子上。
想必是赶路有些饥饿,周谨不知不觉喝了两杯水下肚,要喝第三杯时周国良手中的笔停了下来,抬头看见周谨座在椅子上便问道:“这么快就回来了,我还以为你在金华要多待上几日。”周谨拿起第三碗水喝了起来,喝到一半时放在桌上说道:“没办法,庆渝家里出了事要陪他赶路所以早回来了几日。”
周国良似有心不提李府之事,对周谨说道:“连日赶路不去歇息怎么有雅兴来我这书房,对了,空腹喝水对身体不宜还是少喝为妙。”周国良一边说着一边整理着书桌,将毛笔小心的挂于笔架上。
周谨不理会周国良的嘱咐,心有不平的说道:“爹,李家出事你怎么一点不急,就算你不为李家为自己也要考虑一二啊!”
周国良疑惑的问道:“为我自己考虑?这是何出此言?”
周谨面色难看的说道:“爹,你是真糊涂还是揣着明白当糊涂,李家乃是松林首善,平日接济穷苦人家、修桥铺路就不必说了,灾荒之时开仓赈粮、捐衣送被带头为灾民捐献银两这些可都是历历在目,满城尽知的事情,现如今他家有难你身为父母官不有所表示你让其他人怎么想,以后谁还愿意捐衣纳粮解官府燃眉之急。”
周国良也不急着回周谨的话,来到桌前提起水壶想要给自己倒上杯水却发现已经被喝完只得作罢,座在周谨的身旁说道:“我儿出去几日倒是懂事不少,看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言非假,我来问你,你怎么知爹爹我没有想办法搭救于李家,你又知道关押李家的人是何许人?也不想想是不是你爹我能奈何得了的,你爹在松林是县太爷可上面还有朝廷。”周谨被周国良问得哑口无言。
周国良正色道:“这些你不知道,我便来替你解答,李府上上下下除了李文栋夫妇作为主犯被关押之外其他人全都没有被抓包括你的好兄弟庆渝,这是你爹我的功劳,再有关押李家的乃是锦衣卫,锦衣卫办的是皇差京中大员都无权过问何况你爹我一个县令,我已经尽了全力保全李家。”
听了周国良的一席话周谨半晌才说道:“看来是我错怪爹爹了,只是你做这些都不被外人所知百姓还是不念你的好,让人误会那么爹对李家所做的事情不等于白做了一般,对爹爹到时候吏部的考核只怕会有所影响。”
周国良看着眼前的儿子仿佛不认识一般,以前的周谨虽然玩劣但是性情单纯不似现在这般攻于心计,心计用在好的地方便是良计妙策,用在坏的地方却成了害人的手段,不过周国良相信儿子只是单纯的关心自己,而不是耍心计弄手段。
周国良叹了口气说道:“做人不必十全十美算无遗策,做官也是如此坚守原则方能固守本心。你爹我若是那种步步为营之人也就不会在这松林县一呆就是六年了。”周国良苦口婆心的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听了之后能有所领悟。
“爹是孩儿错怪你了,现在庆渝急匆匆的从金华府赶回来肯定很想见到父母,不知能否相见?爹爹可否助庆渝一臂之力。”周谨焦急的问道,想到庆渝伤心欲绝悲痛不已的样子,也跟着难过起来。
周国良说道:“想去探望随时都可以,只不过要尽早,这案子是锦衣卫办理的他们也不可能一直在松林随时都会离开。”
周国良想起前日去大牢里面见李文栋时的情形,整个人已经虚脱形如枯槁全无生机,就靠意志坚持着,进了牢房李文栋便跪在地上哭求道:“大人,看在往日为松林做了些事的份上求你放过我儿子吧。他可是李家唯一的希望了。”周国良赶紧上前要把李文栋扶起来,可是李文栋死活不愿起来,只是一个劲的磕着头。
周国良说道:“你先停下来,否则让我怎么与你说话。”说到这里李文栋停了下来,额头上满是泥土,周国良说道:“我今日来是跟你说庆渝的,好让你安心。锦衣卫指挥使说了庆渝和你府上的人都没事已经全部放走,至于你哎………”周国良说到这里不忍再说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