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捶死你个大恶人-《大明技师》


    第(3/3)页

    坩埚固定完毕后,开始投料。把已经粉碎好的生铁块及生石灰块、萤石块等中和物混杂摆放好。按照生铁块90%、石灰块及萤石块10%的比例投料后盖上石板盖子。石板盖子像个锅盖高高隆起,正中有一饭碗大小的出气孔排气。

    准备就绪,

    加温!

    熊熊燃烧的淡蓝色纯净火焰包裹着坩埚,温度不断攀升。

    暗红色、粉红色、桔红色……

    掀开盖子,已经熔炼成液体发白的铁水,表面漂浮着一层铁渣。这些铁渣就是在高温熔炼的过程中,那些生石灰、萤石等物质与铁水中的有害物质“硫”“磷”等不断中和产生的铁渣。

    外表包裹着坩埚炉料的搅拌铁棒伸了过去,慢慢的漂净表面的铁渣后,将搅拌棒插入铁水中,缓慢的搅拌着,一边搅拌,一边用鼓风机朝着铁水吹气,同时不断的将浮出表面的铁渣清除掉。

    清除了所有的铁渣后,铁水就变成钢水了么?

    没那么简单!

    再次投入生石灰、萤石等中和料,并加入碱!

    碱从哪里来?

    陈少爷做田肥用的的草木灰煮水得出的就是碱水,碱水晒干后,得出的就是碱了。碱的作用就是清除铁水中的有害物质“磷”

    石灰、萤石的主要作用则是清除“硫”

    收拾了这两样最主要的害虫,铁水品质就慢慢的转变了。

    在搅拌过程中,铁水中的碳元素及氧被慢慢的析出,越来越纯净的铁水在1600度的高温下,逐渐变成钢水。

    第二次投放中和料后,漂净了所有的铁渣。这个时候出来的就是陈刚梦寐以求的钢水。

    这样的钢水,碳的含量已经降低到这个时代能做到的最低含量。这样的精钢浇注出来,会因为含碳量过低,使得钢材韧性十足,却无法淬火变硬,硬度远远达不到当前作为武器所需的要求。今后会用到,但是不是现在。

    最后的工序:增碳!

    曾经古人发明的大名鼎鼎的“柳炒钢”,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不断的搅拌中,析出氧气和多余的碳,并因为树枝在搅拌过程中又不断的给过量析出碳元素的钢水补充碳。因此,“柳炒钢”这种极端落后的炼钢方法得出的钢水质量非常不稳定,其钢水的品质完全跟运气有关。

    而柳炒钢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在熔炼初期是用石条搅拌除碳,直至碳含量降低至最低值后,才用新鲜的柳树枝“炒”钢增碳!曾有无知作者居然以为“柳炒钢”就是用柳树炒钢,陈少爷笑抽。

    同时,因为磷和硫的中和方法,古人并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柳炒钢”这个被吹得天花乱坠的方法,仅仅是无知的写手们臆想出来的绝世秘法。

    在陈技师,陈少爷面前的这一锅钢水,才是大明朝真正的钢水!

    此刻,最后的增碳工序即将完成!


    第(3/3)页